
- UID
- 218000
- 帖子
- 278
- 主题
- 132
- 注册时间
- 2011-5-25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报告》认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基本良好,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字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企业效益较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市场价格平稳,国内外需求比较旺盛。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我国GDP在已连续三年增长超过10%的基础上,2006年上半年增长率又达到了10.9%。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消费增长明显加快。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第一季度增长12.8%,上半年增长了13.3%,前8个月增长了13.5%,呈逐月加快态势,达到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过快的投资增长有所减缓。上半年我国的投资增长出现了反弹迹象,城镇投资同比增长31.3%,在采取各项调控措施后,前7个月下降到30.5%,前8个月进一步下降到29.1%,防止了宏观经济由“偏快”转入“过热”。 在经济加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1-7月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3.4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5.95点,同时,国家财政税收增长22.3%。 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幅度都有明显提高。 市场价格平稳。虽然目前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价格总体水平仍然保持稳定。截至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左右,属于相当温和的水平;投资品价格上涨幅度与CPI的差距也有所缩小。 《报告》中提醒,千万不能忽视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某些过热因素可能引发的通胀危险。同时,投资增长过快会直接逼迫信贷增加、炒热房地产业,过度的投资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会形成出口压力;过多的信贷货币供给直接为过快的投资提供资金条件,促使房地产价格上涨和出口较快增加;而“双顺差”的存在会形成货币供给趋向增加的压力,诱导投资的增加。 《报告》预计,如果2007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10%或接近10%的水平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略有降低,名义增长率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