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617
- 帖子
- 230
- 主题
- 174
- 注册时间
- 2011-5-23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有一群志向远大的人,想利用股市帮助国企解困,结果股市成了“圈钱”工具,效率极其低下,理性投资者信心扫地。现在,又有一帮关注国计民生的人,想通过政府办创业投资扶持小企业发展,那今后的本土VC市场会是什么样子呢?20多年过去了,“圈钱思维”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在又一领域里获得“新生”。 首先解释一下本文所指的“圈钱思维”。这不是个贬义词,而是指政策制订者,不是出于投资者收益角度、而是出于资金需要者的利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思维在股市的表现,是更关注上市公司融资后的效果,而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基本权益;在VC业的表现,是更关注吸引资金对被投资企业的帮助,而不是关注风险投资者的收益。 国际上VC是怎么出现的?按照VC学者和业者的共识,是一些富有的公司和个人手里富余了一些钱,这些想要逐利又有能力承担高风险的“闲钱”,在一批经验丰富的投资经理手里,逐步流向了一些新兴的企业,有赚有赔,整体而言赚多赔少(项目数量上大概“三三制”:三成赚,三成平,三成亏;就收益而言以赚为主),遂蔚然成行成业,曰风险投资,以喻其投资的高风险性。 而政府资金成立VC的初衷,并不在于逐利,而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其动机可嘉,但却是扭曲了VC业的自然规律,自然难以收到国际VC对高科技企业的“扶持”之效。类似“好心不办事、办坏事”的事情不胜枚举,究其根源,怕还是政府“包打天下”的“主人翁心态”太重,不该干的事情(自己成立VC公司)干得起劲,该干的事情没干好(配套的法律、制度环境),首个国家层面的规章(还是暂行的)在首家VC企业(1985年成立的中国新科技创业投资公司)20年后才出台,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无利不成市”。中国境内民间游资丰沛,之所以很多企业得不到钱,是因为缺少有效率的通道。如果政府能通过规章建立健康的VC游戏规则,赚钱得到保障的VC必如雨后春笋,何须纳税人出钱?所以,有关部门若真心想通过VC业促进高科技产业,与其给国资背景的VC公司“松绑”和扶持,不如给民营VC公司铺好路、服务好。多年之后等高科技公司顺畅地喝到水了,定会记着今日掘井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