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证监会降温定向增发 房企再融资趋向多元化
下一主题:创投业新规失语“要害问题”
返回列表 发帖

根本无碍VC投资国内 “11号文”之后的投资真相

2005年初,外管局的两道令牌:“11号文”、“24号文”相继出台,阻断红筹海外上市,一时间让国外VC无不止步,一个没有退出渠道的市场是很难说得上高额收益。但是在沉寂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国内VC业却再次开始新的投资浪潮。尤其在最近的3个月当中,财经媒体充斥着国际VC巨资投资中国的报道。
“从美国旧金山到中国的飞机上,随便的某一天,头等舱都被VC霸占了,可见中国对他们的吸引力。”某资深风险投资人如此形容中国新一轮的风险投资热。在过去的18个月中,国外的投资基金,包括以色列、韩国、欧洲,最多的是来自于美国,几乎所有的VC都到中国访问过。
从去年开始,国际顶级VC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针对中国市场的新基金不断募集。软银亚洲在6月底成功募集了一个6.43亿美元的基金,并准备在三年内全部投出。全球五大VC之一的Accel Partners宣布进入中国,并在8月份出资2.5亿美元与IDG VC共同组建一家总额达5亿美元的投资基金。这些创造硅谷神话的美国VC,通过与本地成熟资本通道开始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一面是政策的不确定导致的退出通道不通,另一方是VC热情不减。
表面上看,大量的VC在2005年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好似对于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的“11号文”和“29号文”根本无碍于VC参与国内项目的投资,中国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在笔者对2005年7月份到10月份的投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后,一切“真相大白”。这12家公司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统计内的12家公司均是在2005年以前完成海外公司(BVI)的注册,不受国家外管局“11号文”和“29号文”的限制;二是除个别企业(比如顺驰)之外是第一轮融资,大部分企业都是处于第二轮和第三轮融资;三是每家企业的融资额都比较大,一般在1000万美元以上。
由此而看,尽管中国有1000多万家小企业期待融资,但是能够符合“11号文”、“29 号文”相关规定的民营企业并不多,由此造成适合风险投资的企业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海外VC在近期的举动无疑是抢货,其目标就是已经在海外实现BVI注册,经过外管局的报备。
抢货会形成一个局面:资金的大量供给,而符合要求的项目又大量减少,一些技术和团队比较好的公司,并且已经设立海外壳而不受“11号文”和“29号文”限制的公司,必然受到追捧。但是面对汹涌而来的巨额资本,创业者的表现两极分化很严重。一方面,拥有好项目的创业者在众多风险投资者的追捧中开始挑选VC,从而多家VC竞价,项目估值(Pre-money)不断攀升;而另一方面,风险投资的热钱涌入让不少创业者心态严重失衡,企业还没有开始有收入就漫天开价,重新又回到了5年前那个依靠概念融资的时代。
VC的大量涌入和资金的供过于求,造成了现在过量的资金追逐有限的项目,和价格不断趋高的局面,创业者感觉到被追捧,也在价格上进行攀比,许多公司还没有赢利,但是融资前的估值已经非常高,动不动就几千万美元。
如果这种局面延续,对于VC来说也不是一个好事情。最后造成风险投资公司所管理的资金风险升高,收益率降低。部分竞争力不强的VC在此“洗牌”过程将被淘汰。另一方面,VC是按照项目的需要,而分阶段投资的。现在的高估值风气带来高融资额后果,很多项目的融资金额都超出现阶段业务发展的需要。
因此,外管局应该尽快推出红筹上市的实施细则。这样做的好处,不单打通了企业海外上市的通道,为VC提供一个股权变现的渠道,而且对VC投资中国更多更好的企业也是一个激励。近期外管局推出的《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证监会降温定向增发 房企再融资趋向多元化
下一主题:创投业新规失语“要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