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央行发布《2005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下一主题:通胀隐忧:价格间的流动性
返回列表 发帖

金融怪象:中央银行纷纷坠地!

中央银行也需要担心资本损失吗?看了以下文章,你会有答案
就像其他垄断行业一样,中央银行也可算是暴利的“行业”。2003年美联储公布的利润总额高达230亿美元,它几乎不用为自己的负债支付利息,因为90%的债务是流通中的货币,同时,依靠手中持有的安全性很高的政府债券,美联储还可以获得相当高的资产收益。
只要市面上还有对货币的需求,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就会“赏心悦目”。
不过,并非所有的央行都如此幸运。欧洲中央银行在过去的两年连续亏损,日本央行日本银行,由于所持有的日本政府债券收益率接近于零而境况不佳。一旦这些债券大幅贬值,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就会相当难看。
“平静”中的波澜
目前,日本以及其他亚洲央行都已经积累了高达2万亿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其中70%是美元。可想而知,美元的贬值会给这些银行的资本带来多大的损失。在一片广为人所谈论的文献中,就职于纽约储备银行的Thomas Klitgaard和Matthew Higgins两位经济学家指出,如果韩元对美元和其他储备货币出现10%的升值,韩国中央银行就会出现相当于韩国GDP之3%的资本损失额。中国的人民币升值10%后,带来的也是占GDP3%的资本损失。
以上令人郁闷的结论是依据2003年的数据得来的。还有两位人士—纽约大学的Nouriel Roubini和牛津大学的Brad Setser—试图从两年后的数据中得出结论,但是结果更加灰暗。他们的结论是:如果中国依然保持目前的速度积聚外汇储备,那么2006年,人民币将面临33%的升值幅度,而这将引发相当于GDP15%的资本损失。
如此损失对于习惯于风平浪静的中央银行家们显然构成极大的困扰,但这样的巨额亏损并非没有先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Peter Stella的工作报告,1989年,尼加拉瓜央行资本亏损达到GDP的13.8%;同年第二季度,阿根廷央行亏损额高达GDP的23.5%;利比里亚内战期间,其中央银行陷入一片混乱,竟被“无礼”地驱逐出全国清算所。众所周知,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牧羊人”,历来负责金融秩序的健康与稳定。但是在利比里亚,羊群居然反过来进攻了牧羊人!
亏损的根源
上述Nouriel Roubini和Brad Setser所警示的巨额亏损看来会对亚洲各大央行造成致命的损害,会强迫纳税人拿出相当数额的资金来拯救中央银行,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原因在于:绝不能把一般商业银行的倒闭原因归于央行身上。法律赋予央行“制造货币的权力”,这使得各国央行(利比里亚除外)能够源源不断制造出“法定的支付手段”来偿还其债务。
紧接着的问题在于:严重依赖货币发行权的央行总是可能引发通货膨胀。Stella发现,连年亏损的央行往往变得无力控制物价,比如在1989年之前,阿根廷的物价飞涨,国家造币厂的制造按键不堪重负而陷于瘫痪。另一方面,货币秩序混乱也不绝对是央行的亏损造成的。Stella指出,智利就是一个明显的反例。智利央行在90年代一直亏损,但是仍然把通货膨胀率从1990年的26%拉回到了90年代中期的10%以内。
那么,智利和阿根廷的历史哪个更接近于亚洲各央行的现状呢?阿根廷央行的亏损以及从央行释放的通货膨胀压力都是由于政府严重依赖央行,为其无力支付的支出买单造成的。而智利政府这方面正相反——实施严格的财政政策。Stella认为,智利央行为弥补自身亏损而导致流通中货币膨胀的压力,正好被该国政府紧缩的财政立场所抵消。与智利类似,亚洲央行的高额外汇储备也是政府汇率政策的副产品。为了保持低廉的币值,这些央行纷纷把国内储蓄换成收益率极低的外国资产。这些储备的作用何在?为了应付紧急情况下的进口需求吗?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的外汇储备足以支付整整一年的进口。为了防范突发性的资本外逃吗?可是中国这些储备已经达到了短期债务的14倍!
目前的亚洲各央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也知道美元资产回报率比较低,但是一旦出售美元资产换取其他高收益工具,就必然面对本金的高额损失。如果要惊动这些“沉睡”的资产,他们将眼睁睁看着这些资产大幅贬值;而如果想维护这些资产的价值,他们就必须让它们继续安静地睡在那里。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央行发布《2005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下一主题:通胀隐忧:价格间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