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996
- 帖子
- 345
- 主题
- 185
- 注册时间
- 2011-5-25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更多地以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并成为舆论焦点,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2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2007?第五届 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主题论坛第二单元上,与会嘉宾就跨国并购与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王志乐(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从去年和前年,关于跨国并购都有很多相关的讨论,一开始国人还不是特别关注,但是中海油到国外收购美国的优尼科没有成功,要审查它的安全问题,这件事引起很多人关注,大家看很多跨国公司也在中国进行并购,很多并购项目都在媒体上非常热烈的讨论过。一般讨论都是说和安全相关,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讨论跨国并购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跨国并购可以实现双赢 张敏(上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缝制技术产业目前状况是缺乏世界级品牌,也缺乏核心研发能力。我们能够迅速走到市场前列,快速地成为世界级企业,得益于进行跨国并购,因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跨国并购是最快捷的一种手段。我们利用自己是上市公司的优势,在德国收购一家中型上市公司,它是一家百年老店,这家公司被收购后,虽然经历了一些困难,但在第二个年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的一点体会是,做产品经营的企业要考虑资本经营,两手都要硬,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企业快速成长和壮大,才能真正把中国核心竞争力带向世界。 王志乐:通过并购德国这个大企业,而且是百年老店,并购后对上工带来什么影响?对德国当地有什么影响? 张敏:因为这家企业具有百年品牌和顶级技术,拥有广泛的市场。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个顶级品牌,引进到亚洲,发扬光大,扩展我们的业务。 另外,我们直接拿到研发的能力,可以通过这支队伍来影响、带领在中国上海的研发机构,与其他的中国企业相比有了技术领先的优势。 实际上德国的企业股东也非常欢迎我们,包括他们的公司团队非常欢迎中国股东并购。因为我们是双赢的战略。由于他们股东战略决策的原因,由于他们经常在欧洲,不熟悉中国市场的原因,进入中国市场速度非常慢,有了我们这样一个新的大股东身在中国市场,我们很快把他们的品牌以及市场向亚洲市场扩张,取得双赢。 从我们直接经营结果来看,在收购当年,它扭转了连续四年亏损的局面;在2006年,我们税前利润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六倍。 Keith R.Morley(威德福国际公司高级副总裁):在过去的8年当中,我们在全球完成了350个合并,这包括全部兼并,包括合作企业以及合作公司。现在全球的市场都已经有了我们的份额,已经有785个生产基地。我认为兼并对于我们的业务扩张,以及公司的收益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去年增加了27%,我们集团总收益在全球增加了57%。通过和世界各地的企业进行合并或者合作,可以充分的利用大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优势,从而提供最好的服务。我想说,这种并购、合作或者是合资的方式,的确是我们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我们把技术带到中国来,同时和中国已有研发方面的力量相结合,大家把不同的血混到一起来,就能更加有效的支持我们业务的发展,以及整个全球天然气和石油的开发工作,同时通过合作使中国本地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 跨国并购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王巍(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中国现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是非常快的。这一点我们有亲身体会。3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大家能够坐在一块,那时大家认为接触有很多局限。10年前外国人来,我们认为他们是老师,现在我们开始互相去学习,我们有资格去对抗,甚至竞争。成千上万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才推动整个市场的改造,所以针对这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是跨国公司的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 魏文思(蒂森克虏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经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公司的合作。 为什么蒂森克虏伯要到中国来呢?我们在全世界90多个国家都有业务。我们带来的是钢铁、电梯以及各种各样的工业服务,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工业方面,我想这些在中国是需要的,而且在未来十几年中,中国也需要这种服务。我们已经建立了40多个公司,有些是合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独资企业,我们花了一定时间学习这种合作过程,最开始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我建议,大家在各个领域再仔细的观察一下中国的市场,大家其实可以看到,不同的领域,外资的进入有不同的前提条件。对于外商来说,这些投资的前提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这些外国企业决定要来进行投资的话,他们就要看一看这些前提条件,没有人会想先进行投资,两年以后又被迫退出,所以都要谨慎的看一看这个市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样子的。 宋群(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跨国并购可以使一个企业在一个市场迅速发展战略市场,拥有自己的品牌,实现产品化战略,这是从企业层面来讲的,有很多好处。但是跨国并购是跨国家的,国与国之间不一样,在国家的层面,在整个中国经济层面还有一个影响,比如说对中国市场的资源的一些进一步整合,包括研发、并购甚至中国企业走到外国去,对当地的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推动市场体系的建设,因为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特别在市场经济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跨国并购或者外资的进入都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它的确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主体,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也有它的有利方面。 跨国并购是否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宋群:但是我也想说,跨国并购还是有它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国来讲,因为市场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我们的国企到发达国家去并购,可能会相对比较顺利,人家很欢迎,因为他们的市场是比较成熟的,他不怕你来并购,你并购的可能是他需要你去整合的。中国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我觉得还要看到我们市场发育的不完整性,或者说,我们正处于发展过程中,我们很多产业没有像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一样那么有竞争力。如果我们完全放开跨国并购的话,会不会对产业安全,甚至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当然我不是一概否定跨国并购,但是恰恰跨国并购要顺利进行,需要政策层面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同时要有一个很完整的,规范的资本市场体系来配套。在这两方面都不是很完整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的跨国并购在某些领域,在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开展还是要谨慎。之所以中海油在美国市场上的并购没有成功,被人家认为不是很正当,其实就是体现了美国在跨国并购方面的限制性措施,这个限制性措施不是今天才有的,从美国30年代以来就一直都存在,他也要看你这个跨国并购是不是妨碍我的国家安全,是不是妨碍我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和原则。 我们在考虑跨国并购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市场公平和公正方面的维护,或者是发育和培育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我觉得政策层面现在还是有一点滞后。到底哪一些领域,哪一些行业允许或不允许,包括国有企业的并购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定和程序,应该让大家更明白。否则的话,由于政策不清造成的负面影响恐怕是很大的。 王巍:中国经济走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很自然大家会对外资做一个新的检讨,这很正常,是非常有意义的,包括对于外资的争论,对国家一些开放政策的反思,这是成熟的表现。 从并购公会来说,我们这些年也做了很多的观点的阐述,特别是去年,提出工商联提案,主要的是关注国家经济安全,经常被引证,说我们对于"国家经济安全"至少在舆论上是始作俑者。这一年来很多的引证有误解。 我们为什么谈国家经济安全?实际上有三个最基本的论点:第一,中国经济的安全必须在加入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实现,不能对抗全球化,必须积极拥护全球化,这是最基本的底线。第二,中国经过30年的发展,有条件大力扶持本土的全球化公司,当然扶持本土公司不是土围子,不是为一些部门利益来排斥全球化。第三,什么叫国家经济安全,是不是仅仅政府说了算。今天的中国是开放的市场,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也是一个市场化的市场。中国哪个产业安全不安全,不单单是政府领导来说了算,应当由市场说了算。去年在徐工、苏泊尔的讨论当中,大家注意到行业协会发生作用了,尽管中国行业协会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二政府,但是至少行业协会开始有作用了。 包月阳(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本来跨国并购不应该产生什么大的争议。跨国并购从本质上说是生产要素的交易,它依从的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并购实现的是国际间资源禀赋的互补、技术优势的互补、资金的互补,总之是比较优势的互补,总的说,它对参与并购的各国的经济,产生的都应该是正面的影响,或者说主要是正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肯定也会有一些,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说,并购有利于各国经济。我认为,无论是中国公司的跨国并购,还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跨国并购,从大的方面说,它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因此我说,关于跨国并购这种争议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到了这样一个特定阶段,目前中国的社会心理处于不稳定期,人们对外资、对并购产生了一些疑虑,甚至出现一些很激烈的声音。我认为,思想的多元化是好的,但是讨论问题应该避免情绪化。情绪化对于我们研究下一步发展战略是不利的。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到后期的阶段,中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正在迅速上升,今天的中国最应该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因为中国最需要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两种资金。如果中国这个时候出现过多的对于开放的负面的声音,对于中国的发展首先是不利的。当然,在欧洲、美国也出现一些保守主义的声音,我认为那种声音如果影响到政策的制定,对它们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有一个词叫"经济爱国主义",我认为"经济爱国主义"无论是对美国、欧洲,还是对中国,对本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要知道,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没有单方给予或单向索取的好事,只能是互利互惠,互相妥协。 孙鹏(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其实商务部对并购很早就关注了。在几年前,就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去年,把规定又进行了修改,修改并不完全是因为并购原因,也包括《公司法》的调整,也包括A股市场向战略投资者的开放等等多种因素促成对这个工作的调整。我们的思路是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并购行为的规范,进一步扩大通过并购这种方式利用外资。另一方面,也防止在并购过程中,对国家安全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总的来说,我们并购的态度是明确的:它是经济生活中很正常的现象。 在国外跨国资本流动80%以上都是采取并购的方式,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高。在中国现在并购占的比例还很低,按我们的统计是2%左右多一点,这个比例相当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并购的形式会逐渐的增多。 王志乐:跨国并购涉及的问题很复杂,就拿国外对跨国并购的法规来说,到底是什么情况研究得并不很清楚。国内一般说:人家国外在讲经济安全,我们为什么放手让外国公司进来?这里面恐怕有一些对国外的政策不很了解的因素。国内的讨论也在深化。开始大家觉得并购来得太猛,有人甚至形容跨国公司在对中国的企业搞斩首行动,把中国的龙头企业都要斩掉;有人提出,干脆我们制定一个方案,规定哪些不许并购。今天只是一个思想交流,不一定能取得完全统一的意见,需要今后做大量的研究。全世界每年的跨国投资有80%左右是通过并购实现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中国将来会不会也这样?就需要研究国外的实际经验、教训,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并购问题上形成更实事求是的看法、政策。我也是赞成不要情绪化,对这些事要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根据大量的案例来研究,因为这是一个新东西,原有的理论很难解释中国现在改革开放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