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617
- 帖子
- 230
- 主题
- 174
- 注册时间
- 2011-5-23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在一片期待中,停滞一年的发审委工作机制终于重新启动。 今年首次发审委工作会议定于15日召开,审核G长电拟发行认股权证申请,这也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首次发行申请审核,标志着以再融资为开端的“新老划断”开始起步。 ■非公开发行新规定值得关注 近年来,我国A股再融资市场上的发行方式主要以公开发行为主,在旧的《证券法》中关于“证券发行”一章也只涉及“公开发行”。因此,在《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首次出现了“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可以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也可以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的新规定,则极为值得注目。 众所周知,长时间停止融资,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吐故纳新,恢复再融资将有利于股市的血液循环。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再融资重启,在短期内不会打破市场现有格局。 “在新办法框架下恢复再融资,不会对市场形成多大的负面影响,也不会打破复苏的市场格局;恢复再融资能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机会,有利于活跃市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研究员蔡国华说。他指出,今年再融资规模约为300亿-400亿元。“这样的再融资量不会打破市场现有格局。”他说。 ■发审委要把好最后一道关 尽管再融资短期内不会对市场构成压力,但业内人士也指出,发审委依然要在抑制上市公司盲目圈钱冲动上把好最后一道关。 据海通证券一位研究人士分析,从发审委对“新老划断”三步走的安排,可以看到发审委审时度势的良苦用心。“定向增发和权证式远期再融资属于第一步,不会对二级市场造成即期压力,反而组合进了整体上市和并购,形成利好效应;而恢复面向公众的再融资和新IPO(首次公开发行)的后两步都有‘择机’相伴,留出了较大的弹性,尤其是给出了阶段性预期,让市场心中有谱,早做准备,从而利于市场按既定目标推进。”这位人士说。 但是,他也指出,无论分几步,再融资和新IPO终究是一种扩容,长期来看形成对市场的压力是必然。所以,除了做好资金后援、引导合规资金不断入市以外,最为关键的,还是发审委对优质化原则的把握。切忌把以往的“圈钱”演化为“资产套现”,以防止老上市公司和新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的“包夹式减持资产”。作为再融资最后一道关口的发审委工作会议,在优质化原则的把握上责无旁贷。 中国证监会在IPO新规中,一方面强化了发行环节的市场约束,比如取消了筹资额的额度,取消了辅导期等,但另一方面又抬高了上市的门槛。“表面上看两者是一种悖论,但却务实地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行政指导为魂,市场调节为主,不这样不足以优化市场结构。”财经评论人士水皮指出。他表示,发审委是抑制上市公司盲目圈钱冲动的最后一个环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