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基金公司纷纷开起“一元店”
下一主题:新私募基金牛市露峥嵘
返回列表 发帖

方正借壳亚华谋资本增值 1:0.02缩股重组泰阳

1:0.02的折股比例,是方正集团、方正证券牵头出资8.56亿元重组泰阳证券方案中的重要条款。
这一方案已经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尽管泰阳证券老股东现代投资与亚华控股(S*ST亚华)极力反对。而且,不久,也许S*ST亚华的中小股东将不得不以至少200倍的溢价买回原来持有的泰阳证券股权。
知情人士称,方正证券与泰阳证券将完成合并,并正在计划借壳S*ST亚华上市。
股权减值至2%
2006年7月27日,中国
证监会下达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处罚书,责令泰阳证券“在一个月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挪用客户资金问题的方案,在2006年10月31日前全部归还,净资本达到法定要求”,否则将予以关闭清算。
当时泰阳证券早已资不抵债。
其财务报表显示,至去年7月31日,泰阳证券负债合计38.4亿元,净资产为-2.4亿元,挪用客户保证金9.12亿元。而根据方正集团重组方案,在追加计提坏账准备13.33亿元与预计负债1.76亿元后,其负债达到40.18亿元,净资产更是增至-17.63亿元。
泰阳证券不得不火线重组。
最终,在自救与中航科工的多种方案未能成形之后,方正集团成为最佳重组方,得到湖南省政府与监管部门支持。
按照方正集团的重组方案,依据泰阳证券的资产质量以及严重的资不抵债,泰阳证券老股东按1:0.02比例缩股,公司股本由12.05亿元缩减为 0.24亿元;之后再对泰阳证券增资扩股,即方正集团出资6亿元,方正证券出资2.56亿元,合计占公司新注册股本的81.5%;原10家债权人债权转股权作价1.7亿元。
此次获批的方案虽然给了泰阳一个存活的机会,但折股比例却超过众多股东的心理底线。
而且,与之前中航科工30%的缩股比例相比较,几乎是天壤之别。
尤其是在经历了不断的重组波折过程中,泰阳证券去年依然实现了2.38亿元的净利润。
因此,泰阳证券的一位股东认为,“仅按账面价值将老股东的股权减值为仅剩2%,并没有考虑在资本市场大发展下证券业的良好前景,也完全无视目前市场对证券公司正常估值。”
据了解,老股东中有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正虹科技、S*ST亚华、现代投资、湘火炬、华银电力,共持有7.12亿股,占重组前泰阳证券总股本的59.11%。
上述股东向本报表示,方正对泰阳证券重组,不仅仅是原有股东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他们所代表的小股民更是被悄悄地剥夺掉了本属于自己的权益。
据了解,直到现在,现代投资也没有在重组方案中签字同意。
借壳的资本增值术
收购只是资本增值的第一步,合并—借壳成为方正证券与泰阳证券联姻后的重要规划。
知情人士透露,现在方正方面暂时选定S*ST亚华作为壳资源,并已开始与S*ST亚华的股东开始谈判。
去年12月,S*ST亚华宣布大股东向东安恒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东安恒产)转让公司6896万股股权,并以此启动重组。但今年3月20日,S*ST亚华发布公告称,大股东转让股权的申请已被湖南省国资委否决,这意味着与东安恒产的重组工作随之终止。
有消息称中信将成为新的重组方,但这事实上给了方正绝好的借壳机会。
在方正集团入主泰阳证券之初,湖南省政府就提出了不少硬性条件,其中包括泰阳证券不迁址、不更名,而对于泰阳证券的原有员工,也是要求不变动、不减薪,甚至部分业务骨干能够获得提升的空间。
据悉,方正证券和泰阳证券合并后,总部迁到湖南。加上相关的承诺,方正的重组以及借壳得到湖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上述知情人士向本报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方正方面提出S*ST亚华股东以15%的比例进行缩股,并将泰阳的证券类资产注入。
该说法未获得方正与泰阳方面证实。
合理的推测应是方正与泰阳合并之后的证券类资产注入到S*ST亚华。
一个新的问题是,方正集团拟将证券资产注入亚华控股,如何估值?这一问题因重组方案涉及方正集团及其他泰阳证券的股东、S*ST亚华及其流通股东等多方利益,泰阳证券的估值作价将极为敏感。
按照市场上已有的证券公司借壳上市交易案例,证券公司交易价格的平均市净率为4.33倍。即使按4倍市净率计算,将泰阳证券注入亚华控股每股作价约4元,相当于S*ST亚华以每股4元的价格购买泰阳证券的股权。
在经过一系列重组与重新注资之后,亚华控股老股东账面价值每股2分钱的资产,换成了市场价值的估值方法转眼之间每股就变成了4块钱,两者相差约200倍。
因此,一位S*ST亚华的股东不满地表示,“即使考虑方正集团注入8.56亿元所发挥的增值效应,但通过此种方式将原来折价2%的资产,再以200倍的价格买回,真是有点太冤了。”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基金公司纷纷开起“一元店”
下一主题:新私募基金牛市露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