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到点成立”发挥作用 发行新基金回归本位

如果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2006年度的开放式基金发行市场,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新成立的最大基金和最小基金之间的规模相差百倍。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综合实力的差距。
发行新基金的作用是为了设立一只新基金。为了让发行新基金的作用回归本位,具体的发行操作策略就应该是“到点成立”。《基金法》规定新基金成立的最低标准是2亿份,这个“2亿份”就应该是“到点成立”所指的“点”,即当一只新基金在发行期间任何一个工作日的累计规模达到了2亿份之后,就应该在次日立即停止发行,并开始办理相关的后续手续。2006年度已经有一些基金在这么做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基金就是嘉实策略增长。

对此,新基金应该在《招募说明书》中有明确的提示,即在“到点成立”的发行方式之下,新基金的发行工作有可能会在发行开始之后的任何一个工作日、在基金募集的基金份额总额和认购户数均已达到《基金法》及《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的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条件时停止。
让发行新基金的作用回归本位,其意义非常深远。它将会从根本上纠正以前国内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在开放式基金市场营销观念、营销手段上的错误,让开放式基金的发展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一,实施“到点成立”可以提高发行市场的效率。(一)按照现在的做法,从刊登《招募说明书》到发布成立公告,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一只新基金前前后后通常要耗费近两个月的时间,效率太差。据测算,如果实施“到点成立”,按照这个标准很低的门槛,好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在一周内完成新基金的全部发行工作——从公布《招募说明书》到宣布新基金成立;一般的基金管理公司在一个月以内都可以完成全部发行工作。
(二)实施“到点成立”有利于促进市场树立正确的认购操作观念。与实施“到点成立”紧密配合的其它做法之一就是在宣布新基金成立的同时,宣布开放新基金的申购与赎回。
按照现在的新基金发行方式,惯例中具体的认购过程要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便给市场造成了一种暗示:反正新基金的发行时间很长,大家不必着急认购,待发行期快结束的时候认购也不迟。而按照“到点成立”这种新方法,该认购的资金会及时认购,毕竟认购费比申购费便宜一些。
更重要的是,在以往多数基金管理公司重首发、轻持续营销的做法下,很多投资者只“知道”认购这种投资开放式基金的方式。实施“到点成立”并及时开放新基金的申购,等于是在告诉投资者还有申购基金这种投资方式,新基金“到点成立”之后,看好新基金的投资者只能够申购新基金。久而久之,投资者就会习惯申购这种方式。以这种策略的转变来促使投资者知道申购、认识申购、使用申购,从而在有意无意之中将持续营销工作开展起来,改变投资者爱“抢新”的错误投资观念。
第二,实施“到点成立”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按照常规,现在所募集的资金通常要过两个月左右才会进入到投资运作的状态之中,而且还不是全部。据测算,如果实施“到点成立”,新资金在半个月后就可以进入运作状态,而且还是全部进入运作状态,因为2亿规模的小资金入市很方便。
(二)在现行方式下,新基金的规模变化曲线形状通常为:在成立之后先有一个近似于蛮横的、通常为三个月的封闭期,规模曲线在高位走平;之后随着赎回放开,新基金的规模通常都会突然降低,曲线的走势立即呈现为跳水形状,之后多数时间里在低位徘徊,线型十分难看。
而实施“到点成立”并及时打开申购之后,新资金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新基金当中,新基金的规模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扩大,基金经理的投资运作也有一个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将是一个十分稳健的初始投资过程。基金的规模变化反映在曲线形状上,就是一跟匀速上升的曲线,之后将会在一个合适的高位进入稳定状态,线形十分优美。新基金在这种资金不断注入的情况下逐渐建仓,组合的稳定性会大大提高,成本会大大降低。
第三,实施“到点成立”可以扫除托管银行荒唐的“档期”安排做法,因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档期”安排制度已经严重影响了新基金的发行速度,提高了基金管理公司的额外成本,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为了抢夺所谓的好“档期”而疲于奔命。
托管银行所青睐的自身任务目标——托管规模,不是靠行政命令式是首发就能够获得到的。托管银行应该正确认清自己的职责,做好托管工作,监督相关基金管理公司规范运作,开展好持续营销工作,公平对待所有的持有人,提高投资者对于基金市场的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基金市场的和谐发展。只有当市场发展了,自身的托管规模才会提高。
第四,实施“到点成立”有利于公平对待所有的持有人。按照现在的基金发行方式,新基金里资金的“水份”较大,很多基金管理公司总是要找一些关系资金帮忙,硬充门面。基金成立后要封闭三个月,这些资金由于会在三个月之后赎回,故不能够投入到正常运作当中去。但是,这些资金却是要在这前三个月中和已经运作的资金一起分享收益、摊薄基金净值的,那些真心认购新基金的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就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第五,实施“到点成立”可以减少新基金的发行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因为在新的发行方式之下,一个好的发行认购操作有可能只要一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一个工作日与一个月相比,人力、物力、精力成本谁高谁低,不言自明。一日认购即可达标的案例今年已经有很多,广为人知的有易方达精选、易方达策略成长二号、上投摩根双息平衡、上投摩根成长先锋、广发策略、广发优选,等等。这样一来,一些基金公司就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做好其它事情,如投资研究、服务客户,等等。
第六,目前很多基金管理公司里市场部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新基金发行来进行的,好的基金管理公司一年可以发行二只、三只基金,而极少数基金管理公司可能一年发行不了一只基金。实施“到点成立”可以督促各个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部门、各个商业银行的销售渠道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做好持续营销工作上来,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推动持续营销工作走上新的高度。这对于市场的参与各方都是有利的。
第七,实施“到点成立”可以增加销售渠道的收入。认购费低于申购费已经成为了市场的惯例,实施“到点成立”之后,就可以大规模地增加申购资金的数量,进而提高销售渠道的手续费收入,这对于提高销售渠道的综合服务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很多基金管理公司的人都说发行新基金像打仗,那么,胜利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以红旗插到上甘岭的时候为准呢?还是等到恢复了上甘岭绿化后才可以算是胜利了呢?当然是前者。依此为喻,“到点成立”就等于是红旗已经插到了上甘岭上,而在此之后继续进行认购,就显得多余了。
笔者认为,实施“到点成立”应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这种强制的氛围中第一逼迫基金管理公司、托管银行认认真真地重视起持续营销工作;第二逼迫更多的投资者以申购的方式投资基金,改变不正确的投资基金陋习。否则的话,很多基金管理公司依然会从自身的小团体利益出发拖长新基金的发行时间,中国开放式基金市场的规模发展永远就会像那个有短板的水桶,虽然发行之水在源源不断地注入,但短板处的流失依然严重。
实施“到点成立”之后,“挪用”发行处的一截长板来增加持续营销处短板的高度,就可以有效地保留基金市场这个大水桶中的有效存水量,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市场存量规模就可以因此得到更加稳步的提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