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回抽确认底部 不是大跌开始
下一主题:加息或使市场陷入“左侧交易”
返回列表 发帖

旱涝急转的根子在于基层水利消失

  随着今年6月初的大范围降雨如期而至,南方5省的旱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同时江西、湖南等地还出现了洪涝灾害,“旱涝急转”成为了新的焦点。
  短短几天时间,南方的旱灾演变成了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对于水的抵抗力为何如此脆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国家热衷大型水库的建设,忽略民间贮水设施导致丰水地区存不住水,防洪抗旱能力逐年渐弱。
  水权分配不公加剧旱情
  《中国经营报》:今年南方旱灾来得猛烈,但短暂的强降雨之后,又出现了旱涝急转,人们不禁要问,长江中下游的生态为何如此脆弱?
  郑风田:南方过去所有的建设重点都是排涝,根本没有所谓的抗旱准备——包括物资和思想上的准备。一般情况下都是水多了,当地人都想着怎么不受洪涝灾害,因此旱灾发生后,外界才发现那些地区连像样的抗旱设备都没有,短期内筹备也不现实。
  而旱涝急转,根本的原因还是那些地区本身对雨水的储存能力不足,可以说这种能力多年来一直在减弱,如果平时能多储存一些水,旱季就不会那么干,雨季也能容纳更多的水,不至于轻易就淹没农田和街道。
  《中国经营报》:从去年的南方洪涝开始,很多人就质疑三峡大坝对下游地区造成不利影响,今年南方的反常干旱更是让人们指责三峡大坝,你怎么看三峡蓄水对下游的影响?
  郑风田:我认为,三峡蓄水对下游的影响最直观的就是水权的变化,也就是水权变得不公平了。三峡蓄水之后,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就出现很大的问题:枯水季节,上游蓄水,下游就干旱;丰水季节,三峡泄洪,又会增加下游的防汛压力。这次遇到气候反常,上游一拦水,下游的旱情就更严重了。
  水权不平等已经成了很多地方的大问题,往往水利部门在中间修一道水坝,下游用水就会受严重的影响。我觉得三峡水库在夏季可以发电,但在春季,就不应该以发电为主了,应该顾及下游的用水问题。
  这种情况也不只是三峡水库独有的问题,全国大大小小的水库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大坝一修,实际上是对下游民众水权的剥夺,拦截的水用于发电和水产养殖,放下去的水也多流进了城市,真正用于农田灌溉的不多。
  到目前为止,关于水权之争,国家还没有统一的解决办法,将官司打到国家发改委的比比皆是。最近江西方面为了留住鄱阳湖的水,主张修坝拦水,这样又会影响下游的用水,如果各个地方都这么做,局面就混乱了。
  中国最大的水面缩减在农村水塘
  《中国经营报》:中国的水库建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近年来似乎洪涝和干旱的情况越来越频繁了,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如何应对?
  郑风田:我认为主要的问题出在基层,农村的水利设施老化,原先的河道、沟渠、水塘都淤积严重,很多都已经完全消失了,导致地面存不住水,光靠那些大型的水库是难以解决问题的。
  中国有60多万个村庄,每个行政村里有10多个自然村,如果每个自然村里兴建两三个水塘,总共就是上千万个水塘,能盛多少水?但地方政府不管这些,他们向国家申请到资金后就去建水库,水库是为城市里的人服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大型的水库周边的农田得不到灌溉,而水库的水用来养鱼和给下游城市供水。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现有的水库解决不了农田灌溉需要,也无法有效解决广大地区的防洪抗旱?
  郑风田:水库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且离田间地头太远,旱季远水解不了近渴。600多万个自然村的储水池要比水库管用得多,但现在的普遍状况是,地方政府把主河道清理干净,一下雨就赶紧把水排出去,一段时间不下雨很快就干了。
  我们都只看见洞庭湖、鄱阳湖水面的缩减,但中国最大的水面缩减是农村的水塘,这是现在易涝易旱的核心原因。一个100多人的自然村,准备两三个水塘,完全可以解决旱季的用水和雨季的储水问题。去年西南干旱我们去云南调研,一个村子用炸药炸出一个大坑,用于储水,在别处都饮水困难时,他们依然有水。
 水利建设需全国统筹
  《中国经营报》: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维护需要一大笔的资金,以此次受旱的洪湖为例,当地政府十分清楚缺乏什么样的设施,但因为资金不足无法完成。你觉得从全国范围来看,如何协调农田水利资金的分配?
  郑风田:钱从哪里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要拿出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但农业产区的土地不值钱,出让金没多少,反而如北京、上海、杭州这样的发达城市拥有大量的土地出让金,但这些地方又基本没有农业产出。我认为,应该将大城市的土地出让金集中起来,由国家进行重新分配,调剂到农业地区。
  建国之后农村一直存在农民义务维护河道、沟渠的传统,直到2004年之前也还有“两工”(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在农闲时节,农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起去给水塘、河渠清淤。2004年取消农业税的时候,也将“两工”取消了。
  按照多年的情况计算,2004年以前每年“两工”的劳动折合约600亿元,相当于每年全国用600亿元在为河道、沟渠、湖泊清淤。但从2004年起,这每年600亿元的缺口就一直没能补上。
  城市周边的农村有大量的资金用于发展旅游,用于农业生产的并不多,而那些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地区没有资金去搞水利建设,由于粮食价格低,当地农民自己也不愿意去建设,久而久之,必然影响粮食生产。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回抽确认底部 不是大跌开始
下一主题:加息或使市场陷入“左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