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138
- 帖子
- 484
- 主题
- 443
- 注册时间
- 2011-5-20
- 最后登录
- 2012-9-12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李静颖
如果把投融资比作是一条产业链的话,上游的主角就是PE/VC,下游则是那些有着融资、并购以及上市需求的企业,而把整条产业链串联起来的中间环节则是一群数量庞大的第三方服务团队,包括投资顾问、律师、会计师、审计师、券商等等。
试想,如果中间链条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后果会是怎样?
乾龙创投创始人查立上周在自己的微博上讲了个故事,他遇到一位憨厚的来自湖北的创业者,于是询问需要融资多少,对方低声说30万~50万,而一旁的财务顾问急忙插进来:“3000万!”
查立不禁感慨:“天啊,FA(财务顾问)先生请你饶了小弟吧,你是创业者的顾问,还是创业者的屠夫?你漫天要价不就是想多捞点提成?”
这个故事让人们窥见,江湖上不缺喜欢忽悠的第三方。
“万能”的财务顾问
原本以为“万能”只出现在神话故事中,然而,最近创业者黄明(化名)却遭遇一家特殊财务顾问公司的“礼遇”。
黄明告诉记者,他的企业正在寻求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其接触的一家财务顾问向他明确表示,除了在业内拥有众多的PE/VC资源,能帮他在短时间内完成融资之外,更能在上市咨询方面提供到位的服务。
“他所说的''到位服务’是指他们熟悉证监会发审规则,可提前与发审委沟通,保证上市通道百分百顺畅。” 黄明说。
然而,这个百分百的承诺却让黄明有些怀疑。“真有这么神通广大吗?”
对此,记者询问了业内其他同行,其中一位从事财务顾问多年的人士余军(化名)果断地告诉记者,这种承诺绝对不可能。
余军表示,传统财务顾问一般以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主业,至于IPO上市服务更多是属于券商的活。
他指出,最终企业能否上市掌握在证监会手中,连券商都不见得有把握,何况是这些服务机构。
“有一定关系,看项目准、能总结的经验多的确是从事这个行当的最大卖点。即便是能搞定发审委个别委员,每位委员最多也就两任的任期,可能赌得了几个案子,但长期肯定会有问题。”余军坦言,“如果真有那么神通广大,干脆转行当券商去赚大额的承销费,何必守着才几个点的服务费呢。”
律师的“无间道”
其实,在企业寻求融资过程中,除需要专业的财务顾问之外,律师也是个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对注资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把关,为企业争取必要的条款权利。然而,现实情况是企业聘请的律师也会成为“无间道”的主角。
一位从事私募股权业务的律师告诉记者,在投资人与企业接触洽谈投融资合作时,律师、财务顾问、会计师等会同步跟进,一般双方在谈商业条款时会确定第三方服务机构费用的支付问题,业内的行规往往是如果合作成功,这部分费用由企业承担,不然则约定各自承担一定比例费用。
然而,大费周章几个月跟进一个融资项目才上百万的收入,已让不少律师事务所感到颇为厌烦。为此,他们找到了在短时间内能快速敛财的“捷径”。目前,律师与PE“合谋”的案子在业内并不少见。
上述律师指出,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对企业毫无兴趣的投资人会与律师约定假意承诺企业有投资意向,在做尽职调查过程中,律师跟着投资人在企业涉及业务的地域考察,往往吃喝一两个星期后,律师要求企业支付上百万律师费,并与其终止合作,当然最后也少不了投资人的“好处费”。
“最倒霉的还是企业,不但没找到合适的融资方,还得为投资人和律师的吃喝玩乐埋单。”
好“圈地”的券商
券商被认定是除监管机构以外最了解公司上市进程的角色,而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滋生出了不少祸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圈内流行着一种做法,不少券商喜欢大面积地圈地。券商会在前期与一大批的企业签订合同,承揽上市前企业所有的辅导工作,就像开发商一样,先把一块块土地圈起来,上述人士说。
“圈完地”后,他们却不急着把接下来的精力放在辅导工作上。“圈地后的券商会将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操作上市的企业,另一类则是尚无潜力的企业。”上述人士说,“前者会进入正常的辅导阶段,后者说得好听点是囤地,说得难听点就是把企业搁置一边,等几年后看企业发展情况而定。”
上述人士直言,这就是很多企业早已对外宣称进入上市辅导阶段,但几年后仍在原地踏步的原因。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上述种种乱象早已是行业内不成文的潜规则或是暗地操作的老把戏,但总有前赴后继的企业折戟沙场。
融资、上市对企业而言是件费心费神的事,处理不当不仅容易影响企业的正常业务运作,且可能耽误企业的最佳发展时机。对于这些有需求的企业而言,也该擦亮眼睛,看清光鲜背后的骗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