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你知道哪家公司又被投了?介绍我们去跟投吧!成交后你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介绍费’,一部分给现金,另一部分给股权,我们可以想办法帮你代持。”胡昌伟说。

  胡昌伟是上海一家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下属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在一个私募股权投资(PE)的行业聚会上,他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PE跟投“生意”。

  很多PE机构像胡昌伟的公司一样走“跟投路线”,有人将其称为“跟屁虫”。对这样的戏称胡昌伟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找到能赚到钱的好项目才是硬道理,至于是主投还是跟投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胡昌伟的公司本来是做房地产投资的,但这个行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相比之下,PE市场千帆竞发,风声水起。

  “考虑再三后,公司设立了专做PE的子公司,转战PE市场。”胡昌伟说,“由于我们刚入行,在主流PE圈子里没有什么名气,我们更希望能跟投已经被主流PE机构看好的成熟项目。”

  为了找到好项目,胡昌伟几乎想尽办法和各种财大气粗的主流PE机构以及各种利益中间人套近乎。

  “吃饭、打高尔夫算是小意思,有人甚至明确索要个人好处。”

  “我们现在做的其实就是,从其他PE机构手里高价收购他们所投资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权,抢在这些公司IPO前突击入股。”胡昌伟表示,这种跟投方式的成本并不低,有时为了从别人手中争取到一个优质的准上市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权,他们不得不答应对方苛刻的要求,比如“要求我们在他们投的其它项目中帮助套现,去投资一个我们原本并不看好的项目,这无疑加大了我们的投资风险。”

  尽管突击入股成本高昂,但到目前为止,胡昌伟他们的跟投生意还是让公司实现了近200%的账面收益率。“我们跟投的对象一般都是主流PE机构第一轮、第二轮投过的‘优质项目’,基本不用考虑投资风险。如果这个项目最终没能IPO,我们也算死得心甘情愿了。”

  上海一位资深PE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现在PE圈里流行着一个“三不”现象,即不过问价格、不做尽职调查、不为企业提供服务,大家都希望能跟在别人的后面分一杯羹。

  “跟投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盲目的跟投现象反映出当前整个PE行业的一种浮躁心态。”上述人士表示,“钱多项目少是PE行业的现状,大家都在争项目,发现一个好项目,就会吸引大批PE机构一哄而上。”

  为了拿到项目,一些急于跟投的PE机构在人际关系上动脑子,有些行为已涉及PE腐败问题。上述人士透露,一个直接表现就是不择手段突击入股。“这个现象现在比较严重,牵涉到整个PE产业链条的利益关系。”

  专家表示,随着中小板的壮大和创业板的推出,A股上市渠道和退出机制日益完善。中小盘股的高估值、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这“三高”给PE机构带来的巨额回报激励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PE市场,各种背景的PE机构层出不穷。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创业资本研究中心主任陈琦伟估算,目前至少有5000亿元至6000亿元的资金活跃在国内PE市场。陈琦伟认为,各类PE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来说是好事,但有明显的泡沫化趋势。“一个行业热起来难免会出现泡沫化问题,国内至少有几千家PE机构,但都太投机、太财务化了,一找到能上市的企业,就蜂拥而至。一些较优质企业的投资市盈率甚至被哄抬至20多倍。”

  陈琦伟表示,纯粹财务投资性质的PE机构都想在企业IPO前突击入股。“逐利是资本的本性,但当前国内PE机构这种普遍过于投机的心态对整个行业来说并不是一种良性现象。PE的价值更应体现在给企业带来资金之外的增值服务,处于创业早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尤其需要得到这方面的支持。”

钱多项目少、僧多粥少。。。

TOP

“三不”现象,即不过问价格、不做尽职调查、不为企业提供服务

TOP

回复 3# cikeyujian


    是滴,是滴,太专业了。

TOP

跟投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盲目的跟投现象反映出当前整个PE行业的一种浮躁心态

TOP

现在的PE太浮躁,都不愿意沉下心来,没办法,资本的逐利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