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34040 
 - 帖子
 - 155 
 - 主题
 - 2 
 - 注册时间
 - 2006-8-18 
 - 最后登录
 - 2015-7-29 
 
  | 
1级是2007年12月考的。当时在读商学院。准备了2个月。第一个月看notes,第二个月一边准备找工作一边做题。2008年偷懒,没考 
2009年6月考的2级。一边上班一边考。因为就是在一个基金公司做分析师。财报都是很好混。花了点时间看衍生品。 
 
去年考了第一次三级。一方面轻敌,另外一方面2010年上半年天天和roomate一起打游戏。没好好看书。看了notes,没记住多少。看了secret sauce记住的没考,没记住的考了。总之就是烂的不能再烂。完全是自己不好。 
 
以下是我准备的经历: 
 
1. 教材。我教材确实读了一遍。但是感觉效果不好。因为书内容太多,我平时工作下来,没什么时间看。看了以后记不住的还是记不住。 
2. notes。完全没看。除了新增加的econ部分。这部分我觉得notes总结的还不错。 
3. 我教材每次都看的昏昏欲睡。考完试以后觉得看教材对于大多数没很多时间的人来说似乎不是什么好办法。 
4. notes。三级文字上的花样比较多。计算的花样比较少。notes的题目基本不带拐弯。你知道就能做了。真的考试比较绕,而且很多知识点穿在一起。光看notes,考试的时候时间不够,很容易废。我去年就是这么废的。 
5. 三月的时候拿到了去年的考题。重新尝试做了一遍,感觉比去年考试还要烂。以为这次也要废了。 
6. 遂决心祭出老祖宗的法宝,通过题目来琢磨考试出题套路。 
7. 经过几天的研究(每天1小时不到,呵呵)发现很多实际考题其实教材章节内和最后的习题几乎是一样的。2010年上午的最后一道题,几乎就是书上例题的翻版。 
8. 于是把每章最后的习题和章节内的例题打印出来。按章节顶起来。就只看习题。不好意思,虽然我就是干这行的,但是很多东西说实话工作里从来没接触过。临时抱佛脚啊。 
9. 从4月开始,每天和看小说一样,吃完饭,就抱着这些习题看。最后考试颇有不少题和书上习题是一模一样的,最多小小的修改。 
10. 当然就是做过去4-5年的题。每套做了两遍。第一遍是做。第二遍是横向比较,同类型的题目在不同年份有什么异同。 
 
现在在公司里也参与一些忽悠客户的工作。发现三级某些东西还是有价值的。比如忽悠某个pension fund要结合对方公司的特点来pitch。总的来说,CFA是个不错的一个金融学概览。但是你今后事业如何,还要看自己怎么混。证书也就是证书了。 
考试就是考试。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一个CFA绝对是顶不上在资本市场里实打实的做几年的。 
 
这几年在这里也收获了不少。尤其是前人的考试经验。以后估计也不大会来这里了。就留点东西在这里吧。 
 
 
祝大家以后考试顺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