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央企破产重整第一单 名城地产借壳*ST华源



点击查看最新行情
  洪其华
  名城地产70%股权注入,*ST华源转型房地产开发
  对于苦等了数年的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600094.SH)(下称“*ST华源”)的股东们来说,终于等来了股票复牌的希望。
  公告显示,2011年8月23日,*ST华源已完成注册资本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新的营业执照。2011年9月2日,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为“上海大名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议案。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从*ST华源相关人士处获悉,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近日召开该公司股票恢复上市申请审核工作会。这也预示着,在经过近三年“艰难探索”之后,*ST华源资产重组正式进入收官阶段。
  央企破产重整第一单
  作为大型央企,华源集团曾经名噪一时。但2004年,华源集团由于财务危机爆发,波及旗下多家上市公司。之后同样是央企的华润集团开始重组华源集团,但由于涉及问题太多,重组陷入艰难的境地。
  华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ST华源是一家成立于1996年,拥有A、B股的老牌上市公司,曾拥有着显赫的“央企”上市公司身份和众多的光环。2004年起,伴随着集团公司的财务危机,其资金链也出现断裂,加之下属企业相继停产,致使债权人纷纷起诉*ST华源,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其公司股票也于2008年5月19日起,被暂停上市。
  2008年9月27日,经上海二中院依法裁定,公司进入破产重整案程序,成为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中第一家实施破产重整的公司。在各方的关注和多方努力下,公司所有资产通过公开拍卖或变卖方式进行处置,破产重整之后,华源股份已成为了真正意义的无资产、无业务、无人员的“净壳”。
  “但重整完毕只是第一步,引进重组方,注入优质资产,才能获得真正的重生。”上海大名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云雄对本报记者说,但由于*ST华源股本规模较大,股权结构复杂,导致重组成本太高。其先后与20多家企业洽谈重组事宜,但由于价格和资产注入方式等原因,都未最终达成重组协议。
  2009年4月,*ST华源公告宣布了与东福实业的重组方案,公司将向东福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名城地产70%的股权,该方案于2009年10月28日的华源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009年12月25日,*ST华源的重组方案获得了证监会的有条件审核通过。但由于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ST华源的重组不得不延后。又经历了一年多漫长的等待,直至2011年6月,*ST华源恢复上市的闸门才重新开启。
  *ST华源破产重整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项第一:既是上海辖区上市公司的第一家,也是全国央企上市公司的首例;既是兼有A、B股上市公司重整的第一例,也是采取协商定价机制进行资产重组的首例;既是A股、B股同时实施缩股的上市公司第一例,也是重整方案采用缩减股本和让渡股份的方式调整股东权益的首例;同时还是第一家民营企业成功收购央企上市公司的案例。
  转身地产牵手名城
  公告显示,2011年8月23日,*ST华源已完成注册资本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新的营业执照。2011年9月2日,公司201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为“上海大名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议案。至此,*ST华源正式完成公司名称变更。
  随着名城地产70%股权注入*ST华源,公司的经营重心发生了重大调整,公司的主营业务转型为综合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据了解,名城地产作为公司持股70%的控股子公司,拥有房地产一级开发资质,主要从事综合房地产开发,是福州市的地产龙头企业之一。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显示,名城地产近三年平均销售净利率为29.77%,近三年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均稳步增长,盈利状况良好。其中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7亿元、17.92亿元、23.90亿元;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6亿元、6.16亿元、6.83亿元。
  “截至上半年,公司已经实现了每股收益0.22元,全年每股收益有望达到0.45元,我们有信心实现重组时的承诺。”上海大名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郑国强表示。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公司目前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储备,目前在售、在建及拟建的主要开发项目有二十多个,项目总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总开发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发完工在售的建筑面积累计达到141万平方米,在建或拟建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计划在未来3~5年逐步开发。按照目前的情况估算,公司预计将实现约300亿元的产值。
  “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超过10亿元,资金充沛,且公司所有土地储备之土地出让金均已全部支付。即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严格,公司在产品结构、项目区域分布、成本优势、销售优势、品牌优势及融资渠道等方面,仍然可以满足公司未来三年项目开发的资金需求,公司未来三年的经营业绩和持续盈利能力有可靠的保障。”郑国强说。
点击进入[*ST华源吧]讨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