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激发并购浪潮 促使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并购、整合加速有四大因素。首先,国家药品管理政策变化导致普遍规模实力较小的医药企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环境,而合并重组便成为众多药企的唯一出路。2004年底为限的强制GMP认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等政策的出台直接推动了小型并购交易的发展。据悉,在现有3500多家制药企业中,中大型企业只占到10分之一左右,企业现状有“一小二多三低”之说:一是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二是企业数量多、产品低水平重复多;三是大部分生产企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 其次,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据悉,全球排名前25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已有20家进入了中国。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形成一定数量的上规模的、科研和市场水平高的大企业,尤其是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和先进的生物工程药,国内医药产业才可能经受得住冲击。由此,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扩大医药行业的资产规模,提高国内市场的集中度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是医药行业国资改革的总体要求,为医药外的资本的进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包括国有资本退出、股权多元化及引入增量资本等一系列的改革。民营资本和外资因此有机会参与到地方大型国有医药企业的重组改制,直接抢占高端资源。这类案例诸如2001年东盛科技控股青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华源集团出资11亿控股上药集团;2004年复星集团与中国医药集团合资组建国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2004年东盛集团和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组建合资企业重组云药集团,和记黄埔分别与广药集团及同仁堂集团合资等等。 最后,是医药制造业在人均收入增加、消费升级、人口增长、老年人口增加、农村消费增加、城市医保支出增加等需求向好因素的作用下,其销售收入仍然将维持稳定增长。据相关资料统计,近四年间增速为17%,而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3766亿元。 据统计,从1995年起,医药制造业进入效益型增长阶段。1995-2000年,医药制造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利润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19%,首次实现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2001年-2003年,医药制造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利润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24%,医药制造业在效益型增长轨道中运行良好。2004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长17%,但由于医药制造业毛利率只有34.28%,同比下滑2.37%,较期间费用率1.65%的下降幅度高,最终导致利润率从2003年同期的9.28%下降到8.53%,使得利润增速落后于收入增速,利润增速只有8%。 观察人士认为,虽然医药制造业毛利率自2000年以来逐年下降,但通过较好的费用控制,目前的利润率水平仍处于8.4%-9.4%的正常范围内。2004年只是一个短期调整年,2005年医药制造业还在效益型增长轨道内运行,利润增速将迅速回升。以上原因促成大量小型制药企业迅速成为各种力量竞相追逐的收购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