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05年5月,中国资本市场终于迎来决定性的变革。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9日,第一批4家试点企业亮相。
自此,股权分置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高悬于资本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铸剑为犁”,市场前进之巨轮从近乎停滞,开始缓缓起动。
自01年以来4年之下跌,指数腰斩,1万多亿财富灰飞,市场沉疴在身,投资者哀鸿遍野,信心极度低迷,机构尚难自保,可谓穷途。绝望者众,希望者稀,唯需大智大勇者,直面现实,穷则思变。
市场的基础架构中最为畸形,最为投资者所诟病的正是股权分置;而治沉疴非下猛药,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说:“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等于不存在,而且问题还会越积越多。”
改革消息一公布,5月的市场短期进入了混沌期,对于预期的不很明确,以及对于补偿不足的不满,基金重仓股纷纷跳水,指数逼近千点。
5月15日,尚福林召集媒体阐明态度:“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搞好。”“改革将是一个连续过程,改革不会停步。”
5月30日,针对第一批试点公司规模小,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文,督促大中型国有企业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5月31日,证监会再次表示,第二批改革试点的公司选择要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6月3日,尚福林出现在上海,微笑着亮相于上海市148家本地上市公司高管面前。尚总结说,第一批试点为股权分置改革找出了一条路:“第一,明确了A股含权;第二,市场协商机制是有效的;第三,分类表决看来是可以走通的。”他再次重申决心:“有了这几条,具备逐步扩大推开的条件。”
同时,伴随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坚决推进,管理层出手稳定市场的运作也悄然进行;市场传言,证监会高层在第29次基金业联席会议明确提出8种方案稳定市场,包括:上市公司可以回购流通股、允许基金公司用资本金买基金、鼓励QFII等增量资金入市、新批基金以股票型基金为主、基金公司不要砸盘、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股份、证券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投资者保护基金等等。
果然,6月6日,《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颁布;6月8日,央行为券商提供贷款的消息得到数家券商证实;6月9日,《关于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管理层的组合拳使得市场为之一振——6月8日,大盘暴涨8.21%,涨幅,量能都是2002年“6·24”以来未见。
6月10日,首批试点的三一重工,清华同方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股权分置方案进行投票表决。一喜一悲,三一重工打响了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第一枪,而清华同方遭到流通股中小股东的全力狙击,未达到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方案被否决。
这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流通股中小股东为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否决掉大股东的方案,尚福林所言的“市场协商机制是有效的;分类表决看来是可以走通的”得到验证。
股权分置改革——这一资本市场基础架构重构进程又悄然迈了一步;此后,各参与主体将出于各自的利益进行协商,市场的事情总归由市场解决;而除非双赢,否则无法解决,最后将会被“强制解决”,对参与主体均无益处。而在不断试点试错的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将找到最优解决之路。
真正的股权文化也将萌生壮大,获利模式也从单一的流通股东的“零和”博弈,进化到流通股东参与到公司管理,对象为大股东的“正和”博弈。市场由此变得有意义,而非“赌场”,投资由此变得有基础,而非“博傻”,矫正了畸形的资本市场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存量问题的解决,也为将来的优质增量奠定了基础;市场前进的巨轮将转向新的方向;至于市场的表现,并非仅由优劣所决定,更重要的是预期。随着更多代表性公司在各参与主体的博弈中,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预期将愈加明朗,“救赎”之路由此豁然开朗。
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即使百年后,中国资本市场自诞生后的第15年发生的这场大转折将永载史册,它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从幼稚走向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