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财富中文网:风投公司的随大流效应

作者: Larry Cheng    时间: 2011年11月2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一群聪明又有经验的专业投资人士达成的共识为什么总是不对呢?  


    少数往往服从多数,但这并不意味着多数人的意见就一定正确。

    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来自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顶级风投公司。该公司允许投资团队在公司参与的每轮融资中进行个人自主投资。可以不参与投资,可以“顶格投资”,也可以介于两者之间。根据员工在公司中的级别,每轮可投入资金设定一个上限。

    最有意思的是每轮融资结束后,他们会向整个投资团队公布每个人在这一轮融资中的自主投资额。要判断一个人对一项投资怎么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看他/她的个人投资开出了多大的支票。这是整个投资讨论中最没办法骗人的环节。当然,有些投资项目是公司里所有人都会用足个人投资上限(即“全票上限情形”)。同样,也有些项目除了项目主导人外,几乎无人参与(即“近零”情形)。这些投资决定往往基于私下的讨论,员工之间会互相探讨每项投资他们打算投入多少———通常很少是单独做出的决定。

    多次亲眼见证这类个人投资以后,我有些意外的发现。凡出现全票上限情形,说明一项投资可能会失败。如果每个人都喜欢这项交易,愿意加入个人投资,这个项目很可能不会成功。事实上,此类项目往往很快就会失败。反之,情形也惊人的相似。凡出现近零情形,一项投资往往会成功——有时甚至是巨大的成功。在我曾经工作过的其他公司,也有类似的实验,结果总是如此,不管是什么经济时期、投资项目或公司。


一群聪明又有经验的专业投资人士达成的共识为什么总是不对呢?答案很简单:投资合伙企业是趋同思维的完美温床。维基百科(Wikipedia)将趋同思维定义为:“一种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心理现象……为了尽量避免冲突,群体成员没有对其他人的想法和观点进行批判性评估就达成了共识。”

    著名的趋同思维专家欧文?詹尼斯很好地阐述了风投合伙企业为什么会助长趋同思维的原因。他说,一些背景因素容易诱发趋同思维,包括:
    1. 群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2. 群体与外界相对隔绝
    3. 领导有失公正
    4. 缺乏有章可循的系统性规范
    5. 成员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同质化


    风投合伙企业往往由凝聚力强、相对封闭的同质性人群构成——这正是趋同思维的理想温床。

    如何能避免趋同思维?只要自问两个问题,并尽可能不偏袒:
1. 自问 – 分歧意见有没有可能是正确的?聆听并充分理解异见者的想法,特别是如果他/她是屋子里唯一的反对声音。充分思考这些观点,因为这很可能是正确意见。要给予重视。

    2. 自问 – 多数人的意见会不会是错的?我们的意见有没有经过充分的批判性分析?我们的观点所依托的假设是不是没有经过充分的检验或调研?谦虚些,不要太高看自己的观点。

    真正理解多数人的意见和分歧意见各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之前,应该坚持强烈的怀疑态度。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是不管你本人持有的是多数意见还是少数意见,看看自己能不能同样有理有据地捍卫这两种不同的意见。

    顶级风投合伙企业都深知这一点,决策时会考虑这个问题。我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公司所有交易都会指派一位持异见的合伙人。另一家公司则总是允许个人推进交易,不要求所有合伙人达成一致。虽然合伙模式最终可能免不了有趋同思维,但说到底这不一定非得是决定性因素,合伙制企业也不应让其成为决定性因素。

    Larry Cheng (@larryvc) 是总部位于波士顿的风险投资公司Volition Capital的合伙人。他的个人博客地址是Thinking About Thinking.

有意思,俺们公司会否出现类似情形,等验证。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