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载]我的两年CFA体验

一、引子

第一次听说CFA是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有个同学考。当时的印象就是,贵,没钱考。也不知道考些什么内容。读研时我考了人民银行的金融专业英语中级证书的会计、经济两门。

06年夏,硕士毕业,参加工作,来到上海。刚工作时,上班比较闲,于是上网看资料,对CFA有了进一步了解,自己岗位是财务分析师,那么早晚是要考这个的。但我还是决定先继续考金融专业英语中级证书的另两门:法律、银行。一是把那个事情做个有始有终,二是学下专业英语对CFA想必也有帮助。原计划06年考完金融英语,07年即可考CFA。但事与愿违,06年不小心专业英语的法律、银行两门都以一分之差挂科。这时候有朋友开始准备07年的CFA,让我也一起考。我觉得这样放弃专业英语似乎有些不甘,于是决定07年继续把专业英语法律、银行两门考出来。还好,07年终于通过了考试,而且成绩优异。于是,08年开始全力备战CFA。

二、一级(200806)

08年6月考的是一级。07年那一年,许多同学已经考了一级,极少有挂掉的,因此,感觉具备了国内金融硕士毕业水平的话,考CFA一级应该不是问题。但我还是严阵以待,08年过完春节回上海,就着手准备了。有那么多同学考过试,我能问讯的地方也多,每个人都能给我一些建议,甚至那个计算器也是一个同学直接给我的。准备这考试主要是看教材和第三方的笔记(Notes),同学们都说笔记就够了,但阅读过程中还是会经常要看看原教材,有的地方原教材写得清楚些。

一级的内容超多,第一部分即著名的职业伦理道德,也是让许多考生郁闷的部分。这部分我是放最后学的,先看经济、财务报表分析、权益、债券、组合管理、其他投资等部分。应当讲,大多内容都是上学时学过的,再加上考了金融专业英语(含法律、银行、会计、经济四门,法律一门对CFA职业伦理道德一门有所帮助,其他门也对相应科目有所帮助),读起教材和笔记来非常省力,我甚至向朋友吹牛说看这教材和看母语没啥区别(当然是吹牛的,别当真)。

一级的最大挑战其实是内容的繁多。虽然难度不大,但要在不长的时间内,一下子掌握这么多内容,还是需要点精力的。如果底子好,上学时学的东西还记得很牢,那么自然能省很多功夫,但毕业两年后能顺口把以前学的知识说出来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比如看经济学时,那些内容基本上都是大一时学的西方经济学科目里最基本的东西,但事隔多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想起来的。看了书后,也算是一次全面的复习,原来的底子多少总有点作用。

幸运的是,我上半年工作较清闲,下半年非常忙。因此,春节后到6月初考试这段时间,我还是有充分的时间看书的。这期间,我牺牲了旅游、摄影、阅读、运动等一系列爱好,每晚下班后就坐在屋里看教材和笔记,甚至连朋友聚会啥的也推掉许多。周末则是去附近的浦东图书馆,一呆就是一天,在图书馆食堂吃一日三餐。整个持续约4个月,现在回想起来,一级似乎也用不着这样长的时间,但我这个人总习惯于在战术上以最悲观的预期去准备,不拿那些声称看两周书就通过考试的牛人的标准去衡量自己。但战略上,还是要自信以对的。笔记我一共看了两次,然后开始找题目做,包括Sample Exam和第三方的Practice Exam。一级时我没做Mock Exam。虽然说题海战术并不一定有用,但做几套题还是有必要的。做题,我是在图书馆,完全参照考试时间,一气做下来。做题的成绩似乎刚刚踩在通过的线上,当时也引得自己有些紧张。

更有趣的是,准备考试过程中,所学内容竟然用到了实际工作中一次。一次领导让我们分析一下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我就完全按照教材里财务报表分析那一部分的套路去分析,完成了分析报告。只是后来报告交上去后,公司的投资计划因故没有实施。

真正上一级考场是对体能的一次考验。考场地点较远,还好交通方便。提前一周的周末过去探了下路。上下午各3小时马拉松式的考试,各120道选择题,稍微在一两道题上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都可能导致整个考试节奏被打乱。但我实际考下来,还好,感觉不难,上下午各剩了些时间。实际成绩出来后,发现还不错,除了其他投资一部分得了个<50%外,其余部分都是>70%,包括最让人担心的职业伦理道德部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对一级的总结便是:难度不大,内容繁多,需要耗费精力时间,只要投入充分的时间和努力,再加上原有底子,通过绝对不是问题。

三、二级(200906)

于是09年上半年,就开始准备二级了。这时候,工作上有些进展,所负责的东西多起来了,自然也忙了一些。上半年还是比下半年闲一点,因此CFA安排在上半年,也算适合我。只是,江南的春光是十分秀美的,我在屋里学习而错过这样的春光,有时候想想也怪可惜的。整个上半年,基本上没出远门玩,就是春节后不久去了一次乌镇,清明时回了趟老家,三月时和归国的朋友去了下某森林公园,五一时去郊区湿地采风,然后还有一次去苏州河采风。感觉参加这种考试,最难的就难在要做出这么多牺牲,尤其是像我这样一个爱四处行走的人。这四个月中别的书也没看,业务上没什么进展,放在工作上的心思当然也少一些,如果领导发觉你心思不在此,估计也会很不爽。有时候是加班后回到家8点多了还要继续看书,的确是需要点毅力的。

二级的内容比一级少了些,范围还是职业伦理道德、经济、财务报表分析、权益、债券、组合管理、衍生品、其他投资等部分,但具体内容变了。比如,经济里,多了外汇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内容,财务报表分析里有年金会计、公司间投资、跨国投资等内容,像年金会计这种内容根本就是以前碰都没碰过的。类似的情况很多,而像衍生品,则是以前粗粗学过,二级中则要求较高了。因此,难点主要出现在这些新花样上。我想,不同专业的同学可能会对不同科目优劣势不同,比如会计专业的同学,财务报表分析应该不成问题,因为这些内容在中级会计里都会学到。而学金融工程的同学,衍生品里那些模型应该是他们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也不会成为难点。但如若这些内容全放一起,则需要根据自己的底子,考虑侧重,多把时间精力投入于自己的弱项,强项则可轻松掌握。比如权益这一部分,对于我们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没什么难度,债券部分也难度不大,只是出现了一些目前国内还不存在的债券品种,需要了解一下。

二级的考试形式和一级有所不同,一级里上下午各是120题单选(08年是四选一,09年开始全部改为三选一),每道题是独立的。而二级里,则是给一篇短文,然后针对短文出6道题,上下午各6篇短文,因此共60题。这有点类似于以前考英语时的阅读理解,我是习惯先阅读再做题的(有的同学习惯先看题再阅读文章)。所以,难度上略高于一级,得弄明白整篇意思,否则很难答题。但题量少了一半,时间是肯定充裕的。

我07年考金融专业英语时,许多同学过了CFA一级。因此,我08年考一级时,他们已经考二级了。但结果出乎意料,他们中仅极少数人通过了二级,搞得我也很有压力。我09年准备二级时,方法上与一级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是看教材和笔记(教材看得会比一级多点,因为二级的笔记好像没一级那么全面,有些知识没覆盖到)。学习安排也和一级一样,每天下班后在屋里看,周末去图书馆看一整天。图书馆自习室位置不多,因此要很早起来占座,于是那四个月里周末也几乎没睡过几次懒觉。看完两次笔记后,开始做题,然后一一核对答案,做错的找出原因,弥补好漏下的知识点,同时再温习笔记,笔记上说不清楚的地方对照原教材。原教材太厚,完全看完是不可能的了。

考二级时,是和同事一起去的,不像一级时独自前往。他是考一级。考试地点和一级时一样。但三级的考试地点会改为浦东,就在浦东图书馆边上。这样我就近了(如果明年我还住这的知)。考二级就不如一级那么赶时间,那么累了。题目做下来,感觉有些难,有些东西好像还没有掌握,这可能是笔记的问题,因为笔记是不大可能完全覆盖原教材内容的。这个问题听起来可怕,但其实不成问题,因为题量大,稍微有几个不会做是不大会导致挂科的,除非你是那种分数刚好在挂与不挂临界线的人,那么有道题不会做可能是致命的后果。但为什么就不能多花力气学习,使自己摆脱临界线呢?这样,遇上不会做的题,扔掉也没事。

考二级的过程依然是痛苦的。但这么多年下来,竟也习惯了些。06、07、08、09,四年,每年的春天,我都在考试,前面两年是金融专业英语,后面两年分别是CFA一级、二级。身处江南,却不识春光了。最难的,还是要做出牺牲,然后要有毅力。至于考试内容,如果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好点,本身没什么难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毅力,那么只要基础不是非常差,都可以!如果觉得没毅力,那么就不要去问基础如何了……

8月份,等成绩的那两天,心情受到些影响,无心工作,在单位怠工。成绩出来后,还可以,出乎意料的是债券部分竟然<50%,其余部分是>70%的。8月底,去西藏玩了一圈,了解长久于心的一个心愿。

四、展望

考完二级后,原来一级的书还在屋里,占很大地方,看着都烦,后来送人了。二级的教材也已说好了送朋友,但还没有来拿走。明年的三级已经报名,教材也已经送到。经过两次历练,心情也平静了些。外部环境年年在变,我也不能保证明年我还是有时间安安静静坐在屋里看书,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需要用三年时间去获取一张帝国主义的废纸,先不论其投入与收获如何,至少这样的经历,能让我对自己的意志有一个全面的解读,能让我发现自己,工作三年多后,依然还是能够静心地坐下来,学习一些东西。或许,得到这个结论,我就已感欣慰了。

如今,不考试的期间,在繁忙工作之余,也会渴望去图书馆阅览室或自习室坐坐,看一会儿杂志或小说,缓解一下这座都市带给我的疲惫。这则算考试后留下的一种生活方式,也算一种收获了。




2009 9
上海


转自:     http://www.financeol.org/viewthread.php?tid=225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