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透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估值差看新三板扩容
下一主题:费尔德斯坦引领全美第一研究团队
返回列表 发帖

被挑战的美联储政策独立性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与华尔街所摆的“乌龙阵”,在9月18日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收尾。这应该说是华尔街的一个初步胜利,但美联储的降息可能不会有想象中那么有效。而且,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美联储降息再度把央行独立性不足问题暴露出来。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科技股出现泡沫时期,包括美联储在内,多家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就已隐现。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日前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也证实了美联储无法做到市场所理解的完全独立性。
当前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挑战和考验主要来自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拉开了产业和资源全球化布局的序幕,金融全球化则带来了金融资源国际化配置和融通。
一方面,美元这一国际化货币的基础货币发行开始摆脱本国经济规模的束缚,美元基础货币投放与美国经济规模出现不对称性。当前各国基础货币投放不再仅仅满足于与实体经济价值创造的匹配性需求,而且还需要满足金融市场的交易型需求。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美国发行了大量交易型需求的美元基础货币。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和金融衍生品的密集开发,金融机构对信用货币的创造变得异常活跃,且无节制。需要指出的是,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信用货币的创造已突破了主要只有商业银行才能进行信用创造的范围;任何金融机构只要能够提供释放货币或资产流动性的工具,就可以进行信用货币的再造。
如此庞大甚至越来越隐蔽的信用货币再造功能,不仅使得各国央行难以有效地对当前金融市场作出真实准确的判断,也逐渐弱化着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同时,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全球资金几乎畅通无阻的流动,更加剧了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的考验。
自科技股泡沫以来,美国一直存在着长短期利率之谜,即长短期债券利率曲线扁平化。这一特征并没有随美联储的加息或降息政策的变化而明显改善。也就是说,长短期债券利率之谜不仅折射出美联储政策的有效性不足问题,也反映了在金融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显然,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不足,也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失去了对市场前瞻性影响,反而是金融市场在引导央行的政策制定。从这个角度看,当前的美联储是华尔街的美联储,它越来越深陷华尔街所营造的语境之中。
从学理上讲,美联储等各国央行独立性的挑战来自于目前日显僵化甚至有些不合时宜的货币政策目标。通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状况等是目前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抉择的主要参照指标,也是经典的中央银行学理论。这一理论对于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变化等并不敏感。如果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仍然唯实体经济马首是瞻,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央行独立性、有效性和前瞻性不足的问题。不过,现在的全球经济反过来为国际金融市场所挟持,金融市场的价格发掘和财富效应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开始超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鉴于国际金融市场日益突出的地位和对经济的作用,使得央行货币政策抉择对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状况善意的忽视越来越不合时宜,也在客观上导致了央行独立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前瞻性的不足。毕竟,过度盯着传统指标,而对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缺乏必要的重视,央行决策系统恐怕难以有效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难以揭示完整的经济问题。
另外,美联储的独立性实际上受到了来自华尔街等方面的干扰。这些干扰在不同方位和层面影响着央行独立性的有效发挥。
如果把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喻做由于用力过度而疾病缠身的病人,那么降息如同给病人吃兴奋剂,或会进一步耗散着病人的元气。也许,当前美联储的降息举措在短时间内会缓解市场业已绷紧的神经,但其效用也仅此而已。前瞻性的货币政策今后将不得不变身为金融市场风险的应急处理工具。
多少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复杂的全球经济金融背景下,中国能够独善其身地抗击日益凸现的通胀风险和投资过热问题。资本项目的管制为央行货币政策提供了相对可操作空间。
在全球金融市场处于风险震荡下,美联储等央行与中国央行不同的境遇,正折射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管制的辩证关系——完全的全球金融自由化还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教科书模型,各国既要享受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好处,又要规避金融自由化所不可避免酿造的风险。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透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估值差看新三板扩容
下一主题:费尔德斯坦引领全美第一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