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的七次搬家故事3 我的第六次搬家是在1996年初,我终于说服丈夫,自个儿先从波士顿搬去纽约,替我所在的波士顿总公司开辟纽约业务。做华尔街业务不去纽约不行,而每天或每星期往返纽约也跑不起,太耗公司的钱财。我们的业务因涉及形象,还得住五星级大饭店,每晚三百美元,还得在高档饭店请客用餐,而客户又都喜欢喝好酒,酒喝起来加上话又投机,很贵。这样一趟纽约跑下来,至少三千美元,一年下来开销很大。如果开一个办公室,要节省得多,但由于我给公司赚钱多,客户源大,大老板一点不在意,还一个劲鼓励我该用就用,可一生节俭的我倒有些在意,为什么要浪费资金呢?何况我读书时,尽管有全额奖学金,但生下一个孩子后,丈夫又不在身边,真让我吃够了没钱的苦,每次去银行取钱,都要想半天。人的习惯难改,何况,如果公司在纽约有一个办公室,于我们、于顾客都方便。我于是孤胆去了纽约,为公司在纽约“另起炉灶”,使我们公司在世贸大楼一号楼的79楼层有了新家。好在我的丈夫总是能理解我,在1996年年底终于同意搬来纽约,去到华尔街任职。

    从波士顿到纽约的这次搬家,是第一次“带家具搬迁”。丈夫在离开波士顿的那个感恩节早上,把我们的家具由搬家公司搬到纽约,然后将我们两千英尺的复合式两层楼公寓,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房子的钥匙交给楼下的曼莉伦——我们女儿小时,她替我们照看女儿。我们搬走后,就把房子比市价低百分之三十租给了她。

    五年后的2001年夏天,曼莉伦终于存下足够的钱,买了自己的房,于是我们把在美国我们所拥有的第一个房子卖掉。但我们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把卖房子赚到的十万美元,立即买进了风险最大、回报看来应该最高的高科技股。我们当时想,股票市场从2000年4月中旬的5000点跌到2001年6月的2600点,还会继续跌吗?可是,到2002年12月,股市已一路跌到1400点。人算不如天算,这十万美元的高科技股票,像思科(Cisco),Sun,郎训(Lucent),今天只值一万八千元。

    不过,不该我们得的,就不该我们得,股票市场是再不敢去了。为了将来的回报,输去今天的稳定,太不应该。

    但我们仍然很爱纽约——这是一个对全世界敞开胸怀的城市。由于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赋予我们的一切生机,我终于没能在1999年离开美国回北大任教,再次放弃了北大校园和校园里百年老树旁那绕房而飞的灰喜鹊,这也许将是我一生的遗憾?但我已“身不由己”,有家的人,得考虑家的利益。一位我尊敬的老者劝我说,过日子也不用过得太满,留点遗憾也没有什么不好。再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已在2000年为我出版了博士毕业论文《红楼梦:爱的寓言》——有两年,我天天从睡眠中抽出时间来,将这非常复杂的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这篇论文的出版,减轻了我心上不能返回校园的歉然。

    

    最后一次搬家,也是第七次搬家,是从曼哈顿搬到新泽西州。这次搬家与以往搬家的根本不同,是从城里搬到了城郊,先从公寓搬到公寓,爱上新州后,又卖掉公寓,搬进一个独立砖房。这砖房很大,有五百平方米,两个车库和半英亩地的花园和树林。我们一家三口,是怎么也用不完这些地方的了。朋友都说,新泽西的家是我和丈夫永远的家了,不要再搬,尽管地税很重,每年要付出一万三千美元,但朋友都说在这世界上,还只有在美国这地大相应人还不太多的地方,能住上这么大的房子而不用付资千万。我想,他们是对的。现在,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创作室”,或用我的朋友、北大出版社张副总编的话来讲,我有了一个“会馆”。他在2002年夏天因出版事宜,从北京来过我家,他希望我不仅仅是在世界的各大机场候机室——我以前的作品,全是出差时候在机场逗留时写成——而且能在自己的家里,在这“会馆”里,喝着清茶,写出百万字的好书。我答应他,同时也答应中国出版界对我抱有极大期望的朋友们:凡是针对今天中国与西方接轨的有可读性的作品,能帮助中国人更深一层地了解外国,外国人能少带偏见地去真正了解中国的书,凡是能打动我心的书,我都愿写,边写边工作,让生活充实,让情感更新,让我的笔将那精彩的人生和丰富的职场经验,带给更多的朋友,带给那些求职途中困惑的青年或职场上功成名就的壮士……

TOP

后记 2000年,我的自传体小说《中国,我心脏跳动的地方》出版以后,从不同渠道传来了读者为该书的深情所感动的信息。一岁就失去母亲的我,在中国的童年和青少年经历,往往能引起同代人的共鸣。在那本书中,我将自己毫无遮拦地呈现在我的亲朋好友和陌生人面前,只希望我的真情,我的心跳,能激发和带动同样的真情,同样的心跳;希望优美的文字能点亮无数有着相似经历女孩的心路——因为心永远都是孤独的;希望爱的火焰能温暖每一个来到世上就失去了母爱,因而在人生的路上不断需要理解和帮助的孩子们,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和勇气。

    然而,更多的读者更想了解我在美国十七年的特殊经历:怎样在赴美留学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后,转到外国人在九十年代很难进入的华尔街“禁地”,从事金融界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咨询方面的服务,对华尔街的顶级人才进行评估,协助跨国银行建设领导队伍,为客户在全球范围内搜索提供高水准的人才与领袖。我的这个转变是这样地彻底与成功,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焦点。毕竟在留学热、海归热、中国加入WTO后的这些与世界接轨的时刻,中国的资本市场、各大企业与银行都争先恐后地招纳人才的时刻,我改行的经历,颇有借鉴之处,既能帮助对资本市场的了解,也能鼓励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重新定位。这促使我几经思考,多方听取意见,终于写成此书。

    我曾经为求职者总结过衡量自己能力的一个标准,即:EEEFT:

    E:Education,教育。求职者所受的教育对求职很重要,专业对口最好。

    E:Experience,经验。过去的工作经验与当前雇主的要求相符还是相去甚远,决定此次求职能否“马到成功”。

    E:Energy,精力。精力充沛与否,是雇主判断应聘者对工作有无热情、是“主动的雇员”(active)还是“被动的雇员”(passive)的标准。雇主相当重视第三个E。

    L:Leadership,领袖气质。它决定求职者在工作中是挑大梁还是仅限于完成自己的任务。领袖气质往往与个人性格紧密相联,如果是性格保守,或是思想型的人,又想当管理者,他将面临性格和职场两方面的挑战。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否则“贪多咽不下”。

    T:Team Spirit,团队精神。要了解将去的这家公司,它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自己能否适应?记住你要找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让自己的知识得以体现、梦想得以实现的“操作平台”,更像一个家,这个家由与你性格、知识也许相似也许互补的人构成,需要彼此能够求大同存小异。这是一个判断问题,也是一个感觉问题,如果应聘者和雇主双方的感觉都不好,那就不该在一起工作。

    在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大相径庭的今天,许多人在求职和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惑。的确,教育背景在求职过程中是位于首位的,但与人生欲望(Desire)相比,它又居于从属地位。一方面,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另一方面,知识是可以转换的:所学不同,但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却往往一致,那就是严密性、逻辑性、科学性。这一点,在资本运作与投资银行里体现得最充分。我写的九个案例,几乎每个人都可说是“学非所用”:詹姆士的专业是工程,可当上外汇交易员;K.C毕业于商学院,却做上私人银行家;大卫是学航空航天的,却成了国债交易的大手笔;爱丽丝是学数理工程的,但却成为南海有名的高级理财能手;雷蒙是学财会的可成为大中国区著名的股票分析家。我的一位英国朋友尼可拉斯是“龙头债券”的“杀手”,可专业背景是莎士比亚;我的另一朋友丹尼斯,学的是国际政治,工作却是投资银行,一位著名的融资能手。一位身居高位的客户对我讲:四年的大学,不能保证四十年的职场生涯。因为职场在不断地变化,知识在不断地更新,人的欲望在不断地修正。资本市场,既要求知识的专业化,又需要知识的全面化,如具有数理化、电脑、工程、航空航天学位的“火箭科学家”来设计金融产品、风险模式、投资模型,还需要对人性有深刻认识的文学家、心理学家做产品推销、市场开发、客户引进等。这里的关键词其实不是“知识”,而是“欲望”——你真正想干什么。它决定了人们的求职方向和成功机率。

    非常希望这本书对所有有着强烈生活欲望的朋友有用,对即将离开大学校门的年轻朋友,对不甘平庸、渴望事业发达的朋友,对与我所写的领域(人力资源和资本市场)学业、职业相关的朋友,有精神上的启发和实际的借鉴作用。

    这里,我必须感谢与我朝夕相处多年的美国同事,特别是我的一大一小两个老板。尽管我们曾经争吵不断,但没有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我不能在“办公室政治”集中的华尔街,在美国的主流社会“长大成人”。

    同时,我更感谢东南亚的朋友们。你们在东南亚华尔街职场“变中求进”的进取精神,一直鼓励着我,让我走在纽约街头的华尔街时,心中有底。

    最后,我必须感谢我的朋友和责任编辑林金荣女士。你的发现和鼓励,使我的处女作《中国,我心脏跳动的地方》从电脑里跳出来,带着伤心,带着感激。从此我没有中断写作,无论是在机场转机的等候中,还是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里,为报刊、杂志、出版社写文写书,将自己的所得回报社会。中文的《华尔街职场》《华尔街英语》《红睡衣》,英文的《THE HAIER WAY(海尔之路)》,以及将自己的博士论文《红楼梦:爱的寓言》从英文翻译成中文……你手中握着笔的认真模样,连同桌上的清茶,音响里传出的感动人心却无字的古琴音乐,永远留在我中国之行的记忆里,让生活、奔忙在Fast lane(快线)上的我,能伫足静思片刻,扪心自问:我真的没有浪费小林的时间?没有浪费读者的时间?

TOP

辛苦了,版主!

TOP

不错,多谢!

TOP

猎人的王国。

TOP

你真是太好了!辛苦了!!向你学习!!

TOP

我觉得写在书上的东西总有点理论化,实施的时候总和理论有差别的。[em05]

[em08]

TOP

你真是太好了!辛苦了!!向你学习!!

TOP

非常好,多谢啊。:)

TOP

But how many of us can possibly work in Wall-Street? China is a totally different thing. We cann't apply most of the principles from CFA textbooks or exams in our daily work.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