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3238
- 帖子
- 10
- 主题
- 3
- 注册时间
- 2005-2-23
- 最后登录
- 2016-7-15
|
股权分置问题的实质是中国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者与最大的市场参与者的身份矛盾;如果中国经济没有更深层次改革的话,目前股市中出现的困局将在其他经济环节中陆续出现
“C”股市场在2005年元月出现,引起市场很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它是否有利于解决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这是值得讨论的。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股权分置这个问题本身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和股市深层结构矛盾的反映;而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将决定中国经济能否长期保持现在的风光局面。
首先,我们从技术层面讨论一下这个“C”股市场。从最简单的角度看,“C”股市场的出现反映出它是政府希望规范非流通股交易的一个举措。就反对这个政策的意见而言,其核心思想实在非常简单:非流通股交易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将令非流通股股东的构成复杂化,而这将导致中国股市股权分置这一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
反过来说,如果非流通股转让对企业发展不可避免,那把它制度化和规范化肯定是一个正面的举措。另一方的意见则在于,一个规范的“C”股交易市场对将来解决A股市场股权分置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定价参考。至少,国资委可参考现在“C”股市场交易价,来制定将来减持国有股时的相关定价。
可以这样说,笔者对“C”股市场的态度在两可之间。是否出现“C”股市场,本身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更有趣的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股权分置这个问题?解决它,对中国经济又有什么深层意义?
首先要弄清楚,现在的A股股民有什么理由要求政府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时对他们做出“赔偿”呢?
每当笔者就这个问题跟海外投资者讨论时,绝大多数海外基金经理都不认为政府有“赔偿”的义务。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股民买股票从来都是自己心甘情愿掏钱的,政府也从来没有拿着枪杆子来逼你;炒股输了钱便来找政府,实在是显得有点“输打赢要”的味道了。
归根究底,股权分置问题反映的是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矛盾,今天中国股市出现的困境,未来将在中国经济各个环节中出现。
这一问题的实质是:中国政府作为市场管理者与最大的市场参与者的身份相互矛盾。
就股权分置问题而言,假如政府不是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股民也不会提出要求政府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时对股民赔偿。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宁可看到自己股票的价格大幅下跌,也不会掏腰包为小股东买单,而在海外市场,也不会有小股东要求他这样做。
读者可能认为,笔者反对政府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向小股东补偿。其实,笔者并不做是非判断。事实是,中国A股的小股东在道义上是拿不出理由要求政府赔偿的,但政府可从市场稳定等角度来考虑如何妥善处理。
有两点是肯定的:其一,这个问题应该尽快解决;其二,在解决这一问题后,政府要作出有约束力的承诺,表明自己退出市场、不再直接干预市场的决心。政府最重要的职责,应当是确保上市企业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及符合其他上市规章。
最近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在各个经济领域中似乎都没有明显的意愿去解决“裁判与球员”身份矛盾的问题。比如三家上市电信公司的高层互换。对中国政府来说,这可能跟调动广东和海南的省长没什么太大的分别。
但是,投资者对此就无所适从,真的不知应把这些国企高管视为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更不要说应不应该担心一下,市场是否因此还有足够的竞争空间。
再如国企老总的“60大限”。对政府来说,要求官员在60岁退休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上市公司股东,投资者肯定希望干得好的企业老总继续干下去。
又如“健力宝事件”中三水市政府的行为。尽管外人的确很难知道这些交易中谁对谁错,但无论如何,一个政府贸然进驻一个企业,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这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内地市场法治建设水平的疑问。
虽然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高,但在股市投资者看来,除了为应付入世而做出的一些改变,中国政府在制度改革上并未见得有太大的突破。在解决政府作为监管者和出资人的矛盾方面,更显得裹足不前。
现在国内颇多论者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甚好,股市只是因为政策失误才牛不起来。但是,笔者认为,现在中国股市的表现是政府在很多领域政策失衡的集中表现。
可以这样说,如果中国经济没有更深层次改革的话,目前股市中出现的困局将在其他经济环节中陆续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