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随着入世时承诺的2006年12月时限的临近,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急剧加快。一方面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加紧股改和上市,另一方面外资纷纷以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身份进入中国银行业。

汇丰银行以19.9%的股权参股交通银行、德意志银行出资1.1亿美元入股华夏银行、美洲银行出资25亿美元入股建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和淡马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中行10%的股份、高盛集团和安联保险等机构组成的财团出资30亿美元购得工行10%的股份……从这份未竟的名单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业对外资开放的范围广、规模大、程度深,堪称前所未有。

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后,会否影响中国的“金融安全”?中国的金融业是否开放过度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外资参股比例吗?这些问题日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金融安全”不能一概而论

“金融安全的内涵,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实务界尚无严格的定义。”某证券公司分析师孙先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方学者对此也无统一、准确的理解和概括。

“一方面是金融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是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安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邹亚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金融安全不能一概而论,那些有顾虑的人大多是从金融系统的安全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如果银行的股权分散,很容易引起战略投资者直接控股,把控股的银行纳入其全球战略之中,中国将成为其中的子系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系统,这就会使我国的金融安全受到威胁。

“就单个银行来讲,它的安全性倒是会由于战略投资者的加入而加强。”邹亚生表示,因为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目的就是改变我们的银行经营体系,使银行的治理结构能够规范起来;并且,由于采用其先进的银行管理理念和经营手段,从这个层面来讲,引入战略投资者实际上是以市场来换管理。

“所谓金融拉美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刘煜辉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主要是指本国金融活动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资本,本国金融市场逐步萎缩,本国资产定价权、证券服务业、投资收益等等大多为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服务机构所控制或支配的一种现象。”

他认为,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大量优质企业寻求海外市场上市或筹资、国内金融服务业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进而大企业集团和几乎所有重要行业的重要机构均由外国资本控制,国际经济社会中任何细小的波动都会对本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本国将无可奈何地承担着经济和金融控制权巨大丧失带来的无可估量的经济成本。

TOP

金融业开放过度了吗?

对于人们争论的金融开放步伐是否过快的问题,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仅仅从比例本身去看,更应关注的是更深层次的效率问题。

她表示,银监会对外资参股有一定比例的限制,这就是从金融安全角度去考虑的。因为我国金融体系和机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难以应对外资的竞争。而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是引进观念与机制,实现金融体系市场化的转变,即提高资金和机构的金融效率。开放本身逐渐进行,并无过度或安全问题。

但是在外资渗入之后,我们将面临效率与盈利水平的差异,外资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将会逐渐强于我国自身的金融状况、实力与需求,或许将会危及国家金融利益。因此,金融开放不是单纯的指标和数据问题,而是效率问题。这也是我国与外资金融最根本的差距。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应对和有效防范,必将危及金融安全,不利于我国的金融开放和稳定发展。”谭雅玲指出,现在我们探讨国家金融安全问题,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整体国家经济金融利益的核心是发挥效率、创造财富、增强实力,安全与否应以实际成果体现。

“面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我们不能只停留或过于强调进展或速度,强调形式与过场,而应注重结果与收益,这样或许才能在根本上有利于国家金融安全。”她进一步分析,只有实力强大了,别人想伤害或冲击都很难,安全保障屏障自然形成。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应对和有效防范,必将危及金融安全,不利于我国的金融开放和稳定发展。”谭雅玲指出,现在我们探讨国家金融安全问题,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整体国家经济金融利益的核心是发挥效率、创造财富、增强实力,安全与否应以实际成果体现。

“面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我们不能只停留或过于强调进展或速度,强调形式与过场,而应注重结果与收益,这样或许才能在根本上有利于国家金融安全。”她进一步分析,只有实力强大了,别人想伤害或冲击都很难,安全保障屏障自然形成。

“中国银行业的体制问题症结是不可能简单借助向外资转让股权来解决的。如此密集地大规模向外资转让金融机构股权的改革路径值得我们深思。”刘煜辉表示。

他说,从国际经验看,银行危机的出现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市场的变化或经营上的失误,另一个是在制度安排上和机制上出了问题。前一种情况是财务问题,通过注资和融资可以使银行得以新生;而制度、机制、观念上的问题是不可能通过财务安排解决的。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是在制度安排和机制上存在问题,它的改善远非一朝一夕之功,有赖于中国经济社会一系列深层次改革的推进,诸如转换地方政府职能、完善金融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以及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等等。

TOP

央行:继续鼓励战略引资

虽然尚存很多争论,但中国人民银行11月7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指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对外开放,发挥董事会、管理层和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建立激励约束和充分竞争机制。

这似乎在向人们透露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比例上限的信息。而据经济参考报的消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2005中国论坛”时用“忆苦思甜”的方式侧面表达了对国有银行引入外资的态度。

2002年下半年,国际上所有知名的报刊都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是“定时炸弹”,在今后的几年中炸弹可能爆炸产生金融危机。当时即便中国的大银行邀请外国投资者,估计也“没人敢来”。

在WTO谈判中,与中国谈判的许多国家显示出对保险、证券、基金领域的兴趣,但很少有国家或大型金融机构对进入中国银行业占多大比例提出要求。以至于在我国的入世承诺书中,都没有对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的比例作出约定。而现在与中方洽谈合资事宜时,有些外资机构之间甚至出现争抢现象。周小川说,现在情况好转,也“不要太沾沾自喜”。

在央行主办的2005中国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苏宁面对一位金融学者的质疑明确表示:“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会威胁我国的金融安全。”他说,在改革过程中支付一定成本是必然的,但最终会获得更大的收益。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不论从资金角度,还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办法、改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来说,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TOP

LZ写的很不错。[em02]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