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专家建议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

 信贷的增长与通胀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突然收紧货币政策,前期大量由信贷支撑的工程项目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停滞,这将对整个经济恢复的进程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7月8日晚,央行提前宣布,我国6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15304亿元,超出此前市场预计的万亿元左右增长的规模。这是今年以来仅次于3月份和1月份的第三大信贷高峰月。至此,我国上半年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元。对此,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6月份信贷的增长,表明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增加,经济企稳回升的势态已经形成。而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15.9,比一季度回升10.3个点。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专家的判断。

  多种因素造成6月份信贷飙升

  “15304亿元这个数字仍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6月份全国银行总存款增加了2万多亿元,银行放贷的数目必然会增多。相比2万多亿元的存款,15304亿元的信贷,从数量上并没有超过规定的存贷比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在世界经济危机还没有根本缓解、许多西方国家经济的前景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我国的外需仍然没能得到根本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我国内向型产业的投资,导致了信贷数量的增加。

  中央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加大了大型工程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的投资力度,这也是信贷数量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信贷的很大一部分,都被政府投入到了民生工程上,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既能扩大就业,又能惠及民生,还能从根本上刺激经济的增长,可谓一举多得。”邹平座说。

  季节性因素也是信贷增长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货币投放有一个季节性因素。每年在上半年结尾时,由于银行自身放贷目标压力,以及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放贷的力度,这有其规律性。”

  另外,牛犁还认为,房市和车市自5月份以来的显著回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房贷、车贷的需求以及房地产商、汽车制造商等的贷款需求。这两个需求的双增长,也是6月份信贷增长飙升的重要原因。

  信贷流向尚不明朗,应加大调控力度

  对于巨额信贷的流向问题,多位专家表示,在有关方面没有出具正式的调查报告之前不能妄下结论。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证据表明房市和股市是信贷流入的主要方向,各方对于信贷大量流向房市和股市的担心并无根据。

  “银监会对央行及各大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的金融风险高度重视,最近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力度也有所加大,这对投机型的信贷行为有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在没有确切数据的情况下,不能盲目断定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楼市。”牛犁对记者说。

  邹平座则表示,资金的流向有自己的规律。他认为此次巨额的信贷中的大部分,还是流向了实体经济。“即使有一部分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楼市,也是非常正常的,不必过度担心。”邹平座说,不必过度忧虑资金向资本市场流动,因为资本市场的资金,最终还是要流向实体经济,这能使整个金融结构得到优化,并不是什么坏事。

  在回答中小企业在此次信贷增长中占有多大比例这一问题时,邹平座表示,虽然还没有拿到具体的数据,但是这15304亿的信贷增长中,中小企业肯定占了相当一部分。这是由于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还是要进行宏观上的调控,一方面,要遵循资金的流动规律,不能过度干涉资金的流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就业等问题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不能忽略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注。

  信贷增长不见得导致通胀 紧缩信贷并非良策

  在外界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6月份信贷的飙升,再次加大了公众对通胀问题的担忧。不过专家认为,信贷的增长与通胀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邹平座说,虽然理论上信贷的增长可能导致通胀,但是由于目前外需还没能明显回升,我国众多企业还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这决定了通胀不会马上出现。“通胀问题和货币供给、需求的弹性有很大关系,如果国家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刚性很好,那么,通过增加信贷来扩大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反而能使物价保持一种更高水平的稳定。”

  牛犁则认为,在目前经济尚未全面回暖的情况下,货币投放快速增加,能有效抑制物价负增长的局面。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是完全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目前应该做的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落实好现有的货币政策,保证信贷数量的稳定增长。不能过多地给信贷政策加码。”牛犁说,前一段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对保增长产生了很大作用,如果这时候突然收紧货币政策,前期大量由信贷支撑的工程项目就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停滞,这将对整个经济恢复进程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