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投资重组股遭质疑 王亚伟辩称与价值投资不冲突

据媒体报道,权威渠道消息显示,证监会有关部门目前正在调查号称“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基金公司旗下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两只基金,目前已经调取了有关交易数据。而当记者与华夏基金公司核实王亚伟被调查一事,该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并无此事,公司也未收到监管机构的调查文件。此外,华夏基金公司还表示,王亚伟管理的两只基金运转正常,运行也很规范。 

“王氏收益”牛熊通吃 

王亚伟最近几年在基金行业表现颇为辉煌。2005年接手华夏大盘,2006年业绩进入前十 ,2007年以226.24%的收益率夺得偏股票基金排名第一。2008年市场遭遇大熊市,王亚伟依旧保持良好状态,位列第二。2009年市场强势反弹,王亚伟虽然跌出前十位,但仍业绩居前。 

在业绩始终保持巅峰状态的同时,王亚伟的英雄光环也逐渐显现,基金行业普遍认为“最牛基金经理”这顶帽子王亚伟戴最合适。与此同时,对王亚伟的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市场最尖锐的质疑则是王亚伟超乎寻常对黑马的捕捉能力。对王亚伟而言,另辟蹊径发掘隐藏的黑马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门人人羡慕的绝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市场质疑,为何王亚伟总能够在合适的时机介入到这些冷门股,并且冷门股屡屡变成黑马。 

冷门股造就超人业绩?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一季度,王亚伟所管理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就进入*ST昌河等冷门股。其中,停滞许久的*ST昌河重组在二季度便公布了重组方案,王亚伟两基金布局精准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之后,又有几家王亚伟短期进入的上市公司股票传出资产注入等消息。 

被王亚伟光顾的股票,被投资者冠以“华夏概念”,在股吧中被热烈讨论。但如何发掘出这些潜力黑马,尤其是重组黑马,单凭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然是有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调研变成了热衷于此道的基金经理一项重要工作。 

“人情、消息调研,只要成功,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这又涉及到是否侵害其他市场交易体的知情权,涉及到公平交易的问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外 ,捕捉重组黑马固然可喜,但对于立足长久发展的基金公司,调研方式如何,是否会影响公司形象也值得权衡。” 

王亚伟接受媒体采访回应市场传言

针对近期市场的相关传言,华夏大盘精选及华夏策略基金经理王亚伟9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就其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进行阐述,强调投资重组股和价值投资并不冲突。他表示,从来不依据内幕信息去投资重组股,成功的秘诀是依靠公开信息、合理推测、组合投资。

要有自己的投资风格

中国证券报:与市场上众多基金不同,您的投资组合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重组股、冷门股,能否具体解释一下您的投资理念?

王亚伟:我认为,做投资应该形成一套能够体现自己风格,适合自己运用,比较成熟的投资方法和理念。投资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自身对市场的认识和把握上,而不是跟着市场走。不管什么时候,投资者应该独立思考。作为基金管理人,投资者把钱交给你就是要你代替他去思考,基金经理要是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可以说就没有做到尽职尽责。

目前市场上对于价值投资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一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并不是在真正地进行价值投资,而是给自己贴上价值投资者的标签,给和他们投资方法不同的人贴上投机者的标签;给某些股票贴上价值股的标签,给他们没有认真研究过的股票贴上投机股的标签。比如说,中国船舶和中国平安都是好公司,有些人可能在250元以上买中国船舶,在140元以上买中国平安,只是因为这些股票上有他们贴上去的价值股标签,我庆幸自己不是这样的价值投资者。

从长一点的时间看,市场不会以价值投资、非价值投资来区分投资者。同样是所谓的价值投资,巴菲特是成功的,而他的某些信徒却是失败的。是否是价值投资,取决于如何投资,在什么价位投资。与谁在投资,投资什么无关,贴标签是没有用的。巴菲特经过研究,在8元买了比亚迪,这算是价值投资;如果只是听说巴菲特买了比亚迪就跟着买,即使有机会在8元以下买入,也只能算是投机。因为这种行为是跟风,没有经过仔细研究。如果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一只ST股的未来预期价值远高于当前价格,那么在低位买入的行为也是价值投资。而一旦价格高于未来预期价值了还去追,就属于投机。

中国证券报:您管理的基金投资重组股的成功率很高,您是如何做到的?

王亚伟:投资重组股和价值投资并不冲突。我关注重组股,是因为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蕴藏着很多投资机会,对此视而不见是不负责的。但我从来不依据内幕信息去投资重组股,我只依靠三点:公开信息、合理推测、组合投资。 

很多股票是否会重组、谁来重组、如何重组,其实已经有足够多的公开信息可供投资者分析。我相信,如果提出质疑的人花工夫去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公开信息,也差不多能做出同样的投资判断。

如果公开信息不够充分怎么办?我就加上合理的推测。那么怎样推测才合理呢?通过换位思考。经济学里有理性人的假设,重组方和被重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他们怎么想?会怎么做?这些问题看似涉及内幕信息,但实际上你根本无需打探什么内幕信息,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很多疑问都将迎刃而解。基金经理必须有意识地站在产业投资者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果仅仅站在财务投资者的角度看问题,对价值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真正的价值投资也就无从谈起。

但是,即使仔细研究公开信息了,也进行了合理推测,投资重组股的成功概率可能仍然只有60%。我还有第三点:组合投资。举例来说,在我的投资组合里,精心挑选了20只潜在的重组股。如果未来一年有60%的概率成功实施重组的话,平均每个月就会有一只。质疑我总是精准押中重组股的人,只看见了树木,孤立地看某只股票是成功了,却没有看到整个组合单月的成功概率仅为二十分之一。

目前无意转投私募

中国证券报:目前很多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您会去做私募吗?

王亚伟: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值得各方面反思。基金行业里,人是决定性的因素。虽说想做基金经理的大有人在,但管理能力是有差别的。好的基金经理都是各公司花了大代价培养起来的,优秀的人才流失,很让人痛心,对行业而言是巨大的损失,也会动摇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信心。

做私募,有可能获得高得多的报酬,但我相信相当一部分基金经理不只是冲着钱去做私募,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能否创造一种更好的环境,吸引优秀的基金经理留在公募基金行业去实现投资理想,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公募基金行业在经历前期的高速发展之后,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我认为,目前制度创新也许远比产品创新更重要。

相对于私募客户而言,广大普通投资者是最需要专业理财的,我觉得为他们服务更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作为基金经理,我在华夏基金工作了11年,对公募基金行业、对公司有很深的感情,离开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选择作为一名公募基金经理,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服务,见证我国的基金业不断成长和壮大,这是我的投资理想所在。当然,如果我的投资风格确实无法再适应公募基金发展的要求,我也只能考虑其它的发展路径。只是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任何打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