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信贷盛宴下的流动性泛滥

 从去年底开始至今的这场信贷盛宴,似乎还没有吃完,但研究机构却已嗅到了消化不良的气息。日前,穆迪和标普同时预警,新增贷款的质量堪忧,若经济不能很快复苏,将可能造成大量不良贷款。因流动性泛滥暂时缓解了企业的困境,不良贷款短期内不会大量增长,但可能在未来数年显现。
  不过,因资产雄厚,分析认为中资银行陷入全面困境的可能性不大。即使陷入困境,作为银行最大股东的政府也必定会出手相救,从而成为这场信贷盛宴的最后买单人。

  经济增长放缓 放贷却仍持续

  穆迪分析,漫长的经济低增长会影响许多行业,越来越多公司可能还不起银行贷款。而在这样的情形下,银行为什么还大量放贷呢?

  对此,标普认为原因有三。首先,政府对银行施加着强有力的影响,鼓励放贷。其次,银行对经济很快复苏具有信心,乐于伸出援手。第三,在我国利率管制的背景下,银行可通过贷款抵消净利差收窄对利润的负面影响。

  然而,这些贷款的质量却堪忧。标普认为,今年新增贷款的平均质量弱于去年同期。这是因为银行的客户基础扩大,但质量下降。众多企业在财务指标已经恶化的情况下,仍被继续放贷。同时,有的企业之前难以获得贷款或获取程度有限,现在却放松了标准,容易获贷甚至得到过高的授信额度。此外,在政府调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情况下,对跟经济刺激计划有关的项目,银行可能也放松了放贷标准。

  银行能否消化?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银行信贷增长规模达到创纪录的7.5万亿元。这笔信贷对银行来说是怎样的重压,银行能够消化吗?

  标普认为,平均来看,银行应该可以消化。但前提是我国经济很快复苏。根据标普的基准压力情境,2009-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成本(即新增信贷拨备成本对平均贷款余额比率)分别高达1 .38%、0.91%和0.60%,这意味着银行有较充分的准备来消化不良贷款。此外,在标普看来,官方利差水平尽管收窄,但仍处于健康水平,银行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的能力也在提高。

  不过,各家银行的消化能力不尽相同。标普预计,对那些行业或地区集中度不断上升的银行来说,比如政策性银行和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内的基层银行业机构,潜在的信贷损失将打击它们本来就较低的盈利状况,从而导致困境。穆迪分析,由于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国内经济从过去五年接近11%的增长率下降到2009年的预计7%-8%的增长率,而有些行业,例如出口,下降了20%。而且,中国的出口推动增长的经济模型不再起作用,经济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动力。

  就国内而言,尽管四万亿元的财政政策减缓了经济滑坡,但单靠政府投资推动增长难以持续。如果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不能跟上,经济难以稳健复苏。同时,外部环境也不确定。漫长的经济低增长,会影响越来越多地区里的更多行业,结果是,更多的公司难以还贷。

  不良贷款是否会大增?

  标普认为,即便信用风险上升,未来12到18个月内,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不会出现巨幅增长。这是因为信贷强劲增长给企业带来了充裕的流动性,同时经济也出现了复苏迹象。对于不少企业贷款,银行还会进行展期并不催促偿还。

  然而,对于目前处于困境的企业而言,贷款只能起到暂时缓解压力的作用。随着贷款作用的逐步下降,以及银行最终停止对贷款展期,依然可能出现不良贷款跳升的局面。尤其是对面临严重盈利压力的高杠杆公司发放的贷款,在未来几年很可能成为银行的问题贷款。

  此外,在经济完全复苏、企业经营改善之前,流动性激增带来的通胀压力,很可能迫使政府改变政策,加大对贷款的限制,给贷款企业及银行带来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标普和穆迪都认为短期内不良贷款不会大增,但一旦显现,政府会救银行吗?答案很可能是会。标普分析,中国政府为干预型政府,即有可能调动资源帮助重要的银行,如四大国有银行。此外,政府其实是中资银行的最大股东,信贷激增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政府为支持经济发展而鼓励放贷。因此,这场信贷盛宴的最后,很可能仍是政府买单收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