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一句“如果有朝一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大家不要有过多恐慌”的话,再度激起人们对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变动”的讨论。不过,据我了解,虽然吴晓灵曾任央行副行长、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但她的讲话只是表明她个人的、学术上的意见,并不代表官方对于货币政策的判断。
7月23日,新华社播发的消息说,温总理就当前全国财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再次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50天来,温总理已经六次提到财政、货币“双政策”不动摇。
由于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信贷7.37万亿元,为2007年同期的2倍,所以引发了一连串的担忧。有人据此主张收缩信贷和“微调”货币政策。尽管不少专家是基于学术上的探讨,但这种探讨的影响已经扩散蔓延,超出了学术领域。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注意。
第一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总量要求,也有结构要求,目前执行上并未超出总体要求。
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7.37万亿元,究竟多不多,应当看是不是超出了既定的目标和实际的需要,而不是看到这个数字就夸大其词,认定货币供应累积了极大的风险。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部署“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明确了以高于GDP增长和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按照增长17%的预期指标,2009年全年货币供应量应为8.07万亿元左右。目前距离突破这一指标还有距离。
从货币增长幅度看,目前新增的7.37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同期的28.4%,明显高于以往年度的增幅;不过,如果与去年12月末相比,增加幅度则为19.7%,比以往的增幅也高了一些。但是,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于以往,超预期释放货币供应量有利于提振经济复苏信心,为扩内需、保增长添柴加薪,应理解为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应当予以肯定。
第二点,通过改革解决问题是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一个既定方针,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深化改革并不是矛盾的。
中央多次强调,为了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深化改革开放与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矛盾,而是相互统一的。货币紧缩就有利于改革,货币宽松就影响改革,这样的逻辑是不存在的。
通过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改革实现结构调整,依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程中的主导思路。只不过,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宏观经济政策更多发挥其突出的作用。
有人把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立起来,说搞结构调整势必影响发展,或者保经济增长就不能搞结构调整。我们认为,这两者短期看、局部看可能会有矛盾;从长期看,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并行不悖的。
温总理7月7日再次指出,“我们要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重点推进国务院已经部署的十项改革,力争尽快见到成效”。这表明,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第三点,货币政策手段历来是“双向”的,根据具体情形适当使用,但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在一定时期的基调是稳定的。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项十分慎重的决策。半年多来,在“双政策”保驾护航下,政府迅速推出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对于遏制经济下滑、防止通货紧缩、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双政策”功不可没。
央行在今年初阐述如何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明确表示要“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这一表述本身就含有适时适度的内涵。央行还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结合宏观调控需要,适度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合理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在积极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继续主动做好均衡合理放款工作”。
早在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就作过如下表述:“当前不少经济体及其央行的大规模注资和金融救援计划,都会导致货币增发和财政赤字增长,从中长期看有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对此也要给予关注”。
所有这些表述和政策筹划,无非是为了使得宽松货币政策在执行上适时适度,防范和控制风险。
所以,针对上半年信贷增加较快的情况,下半年在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前提下,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原本就是“题中应有之意”,并非“新加的内容”。
对于吴晓灵所说的“如果有朝一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大家不要有过多恐慌”,应该站在“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大局下来认识。
第四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执行上还有空间。
尽管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信贷已经达到7.37万亿元,距离2009年全年预期货币供应量8.07万亿元左右的目标已不远,但进一步增大货币供应量的余地并非没有了。
一方面,对于“股市、楼市已出现了泡沫”、“信贷激增使得金融风险累积”等说法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另一方面,对于加大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支持力度的大方向,也不能动摇。
我国经济出现向好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如果“见好就收”、轻率地改变那些实践证明对应对危机有效、对保增长有利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导致“不进则退”的局面。
为此,在现有基础上继续适度增加货币投放,是应对危机所需要的。中央财经大学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下半年信贷投放将稳中趋降,预计全年新增信贷最有可能在9万亿元至10万亿元之间。”我对此表示赞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