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手机支付将给消费者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手机支付发展能否推动移动信息化应用繁荣?
姜奇平:手机支付目前主要用于小额缴费;娱乐和餐饮是侯选的大应用;如果支付宝等B2B电子商务、B2C网购可以用上,手机支付的繁荣期就会真正到来。
手机支付发展当然会推动移动信息化应用繁荣。当然,移动信息化应用是一个很泛的概念,繁荣的不仅是语音等基础应用,可能隐含的还有跨领域基础业务(如与银行交叉的支付业、征信业)、跨价值链上下游的增值业务等等。不过,如果运营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或者别人不给他位置,也可能别人繁荣,自己白忙。
记者:您认为发展手机支付关键是什么?是多方共同推动,还是运营商找到合理模式即可?培养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习惯的关键是什么?
姜奇平:目前可能成为手机支付平台的大家,包括银行、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如腾讯、阿里巴巴、盛大等)。相比较而言,银行不适合200元以下的小额支付业务,银行要作为手机支付主体,除非做一项制度创新,让中国越过信用卡阶段,直接使手机与信用卡划等号,进行大额支付,否则银行的作用主要还是监督、营造环境,为运营商和网商提供一些基本服务。
电信运营商和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都适合做小额支付的手机支付业务,我个人认为最好是形成支撑平台与ASP平台的分工,对手机支付的发展比较有利,否则就会是一场混战。
从趋势看,业务在谁那里,谁的主动权就会大一些。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接近最终用户的增值业务,如果政策允许他们把各类支付卡转化为手机支付中介,手机支付这个市场就会迅速做大。相关机构也可以考虑按大额、中额、小额支付,来划分银行、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商的业务。如果多方不合作,将会出现银行抢运营商的业务,运营商抢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的业务,共同把手机支付从一个产业做小为一项超级应用。国家应该适当关注一下这方面动态。
至于用户习惯的培养,则是一个小问题,关键是让用户有一次简单的初次体验,一下就会适应。这是有先例的,银行自动取款,机场自动出票,都是一学就会,但并不是有人教,而是创造条件让客户进行现场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