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陈四清: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思考

2007年春季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导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截至目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仍未走出衰退的阴影。与此同时,世界主要国家的银行业基本处于实施新资本协议这项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国际监管规则的进程中或者尾声阶段。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开始对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以及国际监管框架进行反思,对新资本协议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广泛讨论,甚至出现了怀疑新资本协议方向的现象。中国银行业于 2007年正式启动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进程。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对新资本协议在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来的缺陷和改进方向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探索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金融业的稳健运营。

金融危机暴露了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内在缺陷

金融危机是银行监管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金融监管历史就是监管当局为应对金融危机而不断调整银行监管制度的过程。例如,1988年资本协议诞生的最直接诱因就是拉美债务危机。从某一个角度看,金融危机成为新资本协议实施效果的 “压力测试”,有助于暴露出该制度在实施初期的薄弱环节并予以纠正。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无法证明新资本协议无效,但却告诉我们新资本协议尚不是十全十美,还有不足之处,需要得到修订和完善。新资本协议的内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亲周期”效应。新资本协议“亲周期”的负面作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具体表现,金融机构在资本紧缺的情况下大规模收缩业务加速了经济的衰退。二是对某些风险覆盖不足。例如交叉风险,即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具有相关性,易同时出现;又如流动性风险和存在于证券化产品中的风险。三是最低资本要求尚不足够高,特别是对交易账户的资本要求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四是有些领域的标准还比较宽松,比如压力测试和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方面。

TOP

金融危机也为新资本协议明确修订和完善的方向提供了依据

自2008年以来,针对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风险点,巴塞尔委员会已经发布多个指引和文件,以完善和补充新资本协议。比如,《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提出压力测试应成为一家银行整体治理和风险管理文化的组成部分,应具备可操作性,相关分析结果应用于管理层决策,此外还对银行压力测试方法和情景选择提出了具体建议。《交易账户新增风险资本计算指引》要求银行将新增违约风险资本(Incremental Risk Charge)纳入到交易账户资本框架体系中。《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框架的修订稿》对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内部模型法、监督检查流程、信息披露要求,缺乏流动性头寸的处理等进行了修改。《新资本协议框架完善建议》对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提出修改建议,完善了对再证券化风险暴露的处理,其还对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规划程序以及市场信息披露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此外,巴塞尔委员会还发布了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等方面的指引。

TOP

同时,巴塞尔委员会希望通过提高银行体系内的资本水平,帮助恢复市场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同时增强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巴塞尔委员会计划在2010年逐步提高银行体系的资本水平:推动银行建立资本缓冲(Capital Buffers),以降低新资本协议“亲周期”的负面作用;提高银行资本质量,一级资本的比例要求将大幅提高;扩大资本所覆盖风险的范围;引入其他补充性资本要求。在现阶段全球处于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巴塞尔委员会还不会提高银行业最低资本要求,但将在2010年对目前最低资本监管水平重新进行评估,逐步使全球银行体系整体资本水平高于目前新资本协议的资本要求水平。

TOP

金融危机凸显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金融危机进一步证明了新资本协议制度的合理性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在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稳健的银行体系对于维护金融平稳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体系体现了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全球银行监管者为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所作出的重要努力。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更加证明了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严格的资本监管安排、审慎的风险管理文化、全面覆盖的风险管理理念、透明完全的风险管理信息等精神的重要性。

金融危机在美国这样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和金融环境中爆发,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单个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是有限的,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安排来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新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金融界的一个普遍共识,其合理性主要表现在:

TOP

第一,新资本协议引入先进的风险区分和评估工具,促使商业银行提高识别和计量风险的能力。新资本协议鼓励银行开发内部的风险定量分析工具,而不是简单依靠外部评级。例如建设包含相互独立的债务人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二维内部评级体系,审慎评估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等信用风险参数,建立衡量信用风险的客观标准。与金融危机中被诟病的复杂衍生产品定价数理模型不同,新资本协议要求风险参数的估计模型必须基于严格的实证分析和历史违约经验,并校准到长期平均水平,还应反映经济衰退时期的情况;为弥补定量模型的局限性,同时应辅以必要的专家判断,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同时要求建立一整套包括模型审批和管理体制、模型的独立验证、配套内部审计在内的模型治理机制,这使得定量模型去“黑箱”化,保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健性。

TOP

第二,新资本协议倡导全面的风险管理,并要求有充足的资本来抵御各种风险。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要审慎评估面临的所有实质性风险,并计提资本来抵御。例如,第一支柱下风险评估要全面覆盖所有表外项目以及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第二支柱下风险评估要覆盖包括集中度风险、剩余风险、模型风险等第一支柱涉及但未完全覆盖的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等第一支柱未涉及的风险;银行还应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提高资本要求的前瞻性和稳健性;监管当局将基于对商业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的稳健性和全面性进行监督检查,并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提出监管资本要求,以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TOP

第三,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建立起以风险治理机制、管理政策流程、风险计量模型、数据基础和IT系统为基本要素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例如银行董事会应切实参与风险治理,确定整个银行集团的风险偏好,审批风险管理重大政策,定期审阅风险管理报告,掌握集团层面的风险水平及变化情况,定期组织风险管理有效性检查。高级管理层应组织实施经董事会审批的风险管理政策,采取适当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整个集团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银行应在整个集团内统一风险计量和数据标准,建立统一强大的风险管理IT系统,使得集团内不同层级、不同条线、不同机构之间的风险信息可比较和可加总,及时获取各种层面的全面的风险信息,真实反映所面临的风险状况,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银行还应将风险评估和计量结果纳入银行日常经营决策和各业务线业绩考核,促进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合理匹配和激励相容。

TOP

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有效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要性

新资本协议制度合理性优势的体现更取决于制度的有效实施。来自监管当局对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实施新资本协议银行的评估结果表明,大型银行集团在风险参数估计、压力测试、资本充足率评估程序稳健性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理念、方法并未得到充分的实质性实施,而这些对于银行抵御金融风险却都是至关重要的。

回顾此次金融危机,商业银行虽然不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缺陷使其没有对危机范围的扩大、破坏程度的加深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危机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危机中一些国际化大银行损失惨重的事实,进一步凸显了高质量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要性。新资本协议也许不能阻止类似危机的再度发生,但通过新资本协议的有效实施,可全面提升银行体系应对冲击的能力,缓解金融危机的破坏力,从而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商业银行应实质性、高标准实施新资本协议,全面落实新资本协议所体现的审慎风险管理理念、技术和制度安排,打造坚实的风险管理基础,这是增强银行体系应对金融危机能力的长期治本之策。

TOP

发展中国家实施新资本协议应把握“适应”和“适用”原则

适应于国际监管规则的标准和要求

从适应国际统一的标准来看,新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银行业的“游戏规则”,给出了统一的银行业监管框架和标准。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强化金融监管是重中之重。强化金融监管的核心内容是实施国际标准,而实施新资本协议即是实施国际标准的核心内容。

从适应国际银行市场的发展来看,虽然很多人认为实施新资本协议是自觉自愿的,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不实施新协议的国家可能将在多方面受到限制: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条件可能将与新协议的执行情况挂钩;二是发展中国家若不能达到新协议的要求,这些国家的银行在发达国家开展业务或开办新机构的成本会大大增加。此外,国际性大银行一般会采用对资本需求量较低的内部评级法,而不实施新协议的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则被要求较高的资本,处于竞争的劣势。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