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监管层频繁强调贷款质量 风险逼近还是未雨绸缪

5月以来,监管层已多次强调金融风险的防范。5月31日,银监会和财政部两大部委更联合发文,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视贷款质量的变化。这被一些全球性研究机构视为银行业有“资产质量恶化迹象”。

对于这一判断,银行业内人士并不认可。“监管层近期的表态,更多是一种未雨绸缪。即任何时候都要把风控摆在首位,尤其是经济还不景气的时期。”昨日,一城商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表示。

资产质量恶化迹象初显?

今年1~4月我国新增信贷达到5.17万亿人民币。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最新报告表示,随着新增贷款急剧增长,银行业正初步显示出资产质量恶化的迹象。

上述报告称,中资银行已经将更多“需要关注类”贷款的等级下调至坏账。同时,中资银行还为未减值贷款计入了更多拨备,表明银行本身已经预料到当前正常的贷款将在未来出现更大损失。全球经济继续恶化、中国的内需未完全释放、贷款企业利润下降,都将给银行带来负面影响。

惠誉认为,“鉴于当前庞大的银行放贷规模,短期内很难察觉潜在的信贷危机。”但“在企业利润下滑之际应该伴随着信贷紧缩,中国的情况截然相反,这将导致银行对企业的风险敞口加大”。

贷款最终流向难以判断

对于惠誉的判断,上述银行副行长称,“今年1~4月银行信贷主要的投入方向是政府类基建项目。”今年以来银行体系内积累了充沛的流动性,而各级政府在财力扩张期又对项目上马有充分的意愿,才成就了信贷井喷。5月信贷适当收缩,也是因为安全项目的分配完毕,这也表明今年信贷井喷是银行抓住的机会,绝非放松审核的结果。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一些研究机构的测算验证。据光大证券研究院的统计分析,2008年全年中国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在26个基点。若以150%拨备覆盖率计算,信用成本率在40个基点左右,不良贷款生成率相比信用成本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今年1季度,不良贷款生成率还在继续下降。

“如果认可去年4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最差,今年一季度见底、二季度企稳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当前对中资银行的资产质量的担忧不必太高。”光大证券行业分析师金麟表示。

另一方面,市场仍担忧,贷后资金监测存在困难。“上月监管层再度强调了要确保贷款资金最终流向实体经济,对这些问题确实有所警觉,”一银行人士表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