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四)垃圾场中、掏炼精华——2
下一主题:(三)先租后买、北京安家——2
返回列表 发帖

(四)垃圾场中、掏炼精华——1

中国现在真的是机会众多。这是包博孙子这段时间在国内的最大感受。国内现在到处好像都是大堆大堆的商业机会等你开发,到处都是大把大把的钞票等你去抓,天天听到都是一天发财、一夜暴富的“癞蛤蟆登天”的故事。但仔细研究研究这些满天飞舞的商业机会,你会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商业机会”大部分是一些cheap and simple deals(廉价简单的交易),看似美丽,其实陷阱深,骗局大,风险高。北京就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商业junk yard(垃圾废物堆放场),这里不是没有好的生意,这里的好的生意太多了,只不过是鱼目混杂,金子和垃圾全都混在一起。你要能从垃圾里面“掏”出“金子”来,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本事。要善于在这些简单的、廉价的、浮华的商业中掏炼精华。更要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扩大战果、找出深层的东西。

包博在北京,不愁没有人给他介绍生意,他发愁的是来的人太多了。他有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几拨人。有的是侨联、侨办、外办、开发区、工商联、民主党派给他介绍的,他得罪不起。明明知道是在浪费时间也要应酬一下。有的是朋友介绍的,为了不扫朋友的兴,也是要应酬一下。现在是全民经商,所以他这投资公司也就快开成阿庆嫂的茶馆了,来的都是客,铜壶煮三江……

包博尽管嘴上抱怨,但心理还是乐此不疲的。因为他知道,俗话讲得好“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按美国的市场学的观念来讲:只要有客流就会有生意。

但是一天到晚,他一个人,连电话也接不过来啊,要赶紧雇人。

包博在北京实际上是个“黑户”。他除了在英属百幕大群岛注册了公司,在国内他没有注册公司。他的账户也开在香港的渣打银行。渣打在深圳、上海有分行,取钱用钱还算方便,他也不需要天天接受客户付款,所以他不需要在国内成立公司。

但是没成立国内的公司,也有不成立公司的麻烦。比如他想在有点名望的报纸上登个招聘广告,人家就要他的工商登记证明。包博心想:“这下好了,你们逼着我省钱了。”包博只能在网上发广告了,于是包博在国内几个比较专业一些的财经和管理类的论坛上或是讨论MBA之类的论坛上连续贴了不少招聘的信息。

国内同胞有一个误区,觉得好象用Yahoo之类的免费邮箱的肯定都不是什么正规公司,否则的话怎么连一个公司自己的邮箱都没有呢?包博就知道国内同胞是怎么想的,他太最会利用国内同胞的思维误区了。所以他发广告前,先注册了一个邮箱,是用公司自己域名的。这种邮箱也不过一年才25美元,而且付费的邮箱容量都很大,来100Resume(简历)也照样有地方存。邮箱的地址就是“HR@公司域名.com”,让人以为是个大公司的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部门呢。其实“HR”这个邮箱名字就是一个alias(别名),邮箱就那么一个,用什么名字都一样。但是看上去却很正规。包博捣弄这些“障眼法”的雕虫小计可谓是炉火纯青。

招聘广告是用英文写的。故意不写中文,意思是说,如果您看不懂的话,也就不用bother(麻烦)来应聘了。广告词写得简单、专业、而且绝对是“美国式”的。先是介绍了一下公司,就两句话,然后说,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our web site(预知详情,请访问我们的网站)。给个网站地址,你网站上自己看去吧!

广告的中间一段是一个简单的job description(工作职位描述),其实什么具体的东西也没写。没办法写,因为要招聘的人要干的事情是除了包博不干的都要干,但包博不能这么写啊!所以包博云山雾罩地写了一段,看上去很美,但没有实质内容。

最后再来一段很“美国化”的声明:Hwa Ann International Group is an 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 It is the ongoing policy and practice of Hwa Ann to provide equal opportunity in employment to all employees and applicants. No person shall be discriminated against in any condition of employment because of race, color, national origin, sex, religion, age, disability or veteran status.(华安国际公司是一个提供公平机会的雇主。对所有的雇员和申请人在就业上提供均等的机会是华安的一贯政策和作法。在任何的雇佣情况下,不会有人因为种族、肤色、国籍籍贯、性别、宗教、年龄、残障、或是退伍身份而受到歧视。)

这段标准化的法律声明,美国大一些的公司在招聘广告上都会加上。包博加上这句话,所要传递的信息根本不是说“我们是一个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提供平等公平机会的雇主)”,因为在中国who care(谁在乎)你有没有歧视?谁管你是不是给别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在中国歧视是时时刻刻的、无处不在的。你看报纸上的招聘广告经常都是明白无误地写着“要求35岁以下,相貌姣好,身高1.65米以上,北京户口……”这不明摆着是年龄歧视、相貌歧视吗?要在美国这些公司被一告一个准,罚也能罚死他们。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天下从来就没有过、也不会有真正的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别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否则的话美国也不会写这个“此地无银三百量”的声明了。只是美国至少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不允许有任何对种族、肤色、国籍籍贯、性别、宗教、年龄、残障等的歧视,中国甚至连这个法律都没有。包博加上这句屁话的意思是要告诉别人我们是一个很正规的美国公司。

弄得跟真事儿似的!其实包博不过就是想找一个中文英文都好一些,做事认真一些,工作踏实一些,人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就可以了。至于有没有经验,懂不懂商业,包博并不太在意。包博觉得他的要求不高,找到合适的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当一圈interview(面试)下来,包博失望透了,真觉得是瞎耽误功夫。

广告发出了两天,包博接到了大概40多封Resume。包博preview(预选)了一遍,先筛出去不合适的。最后剩下15个人。包博开始打电话scan + phone interview(筛选+电话面试),又筛掉了一半。剩下的七、八个人包博约来见面interview

包博在凯宾斯基租了一个小会议室,把所有人安排在一天来interview,一个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先讲英文再说中文。

这一天的interview下来,包博嘴都说干了,人也累得头昏脑胀的,但却没发现一个合适的。归结起来几大类型,也算让包博领略了一下北京的“专业人才”的风采:

包博见到的第一种类型是“假装清高”型的。这类女孩最多。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北京外企里小白领所特有的那种拿腔作调的假门假式。给人的感觉,用北京话讲叫“ 端着”。一天到晚老“端着”个劲儿的,“事儿事儿”的。一抬手先翘一个兰花指,一侧头再抛一个假妩媚,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和梅兰芳学过艺的呢。包博是最烦这副德行了。一见那副模样,包博就头疼!

第二类是“假装天真”型的。你看她们的简历,混过的外企不下十几家了,都快成外企里的“老油条”了。她们飘忽不定的眼神里带着一丝“风尘味”。但她们一说话,那个“天真无邪”啊,那个“嗲”啊!讲起话来,不是拉长了音的Reeeeeeeeealy,就是港台腔的“哇——塞”。她们并不知道“哇塞”这个闽南话的粗口的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她们最喜欢的就是用台湾腔调和你讲话:“你琐(说)的那本苏(书)我是▲▲看过的——耶——,好——好——看哦——,我焊(和)我的朋友都好——喜欢地诶——

包博心里这个气啊!简历上不是明明写着“曾经获得辽宁省铁岭市中学作文比赛第一名”吗?怎么在外国企业混了两年中国话就不会好好说了呢?这不是“埋汰”人呢吗?真拿我当“台巴子”了?!

包博心里骂,我是找秘书,不是找小姐,没必要弄得那么“天真烂漫”、“小鸟依人”似的。也别把晚上的“工作”拿到白天来做!包博知道确实有许多这些女孩子晚上确实有“兼职”,还有一些以和老板睡觉做为荣誉,甚至在同伴里大肆吹嘘。所以,包博哪里敢雇这种女孩啊?!

返回列表
上一主题:(四)垃圾场中、掏炼精华——2
下一主题:(三)先租后买、北京安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