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出口大幅萎缩,日本工业产值遭遇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下滑,不过日本经济在第一季度企稳,随着商业活动从异常疲软的状态复苏,日本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料将出现增长。对华出口的增加减轻了日本出口导向型工业的压力,同时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计划及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助于经济的复苏。日本在5月份追加的财年预算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除非该亚太地区最大经济体的经济再度恶化,日本政府将不再实施新的财政刺激政策,而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也会将政策利率维持在0.1%,避免采取更多激进的定量宽松政策。但鉴于日本通货紧缩现象根深蒂固,消费者消费保守,又面临人口缩减和政府债务庞大的长期性问题,经济复苏能够持续多久仍是个问号。不包括短期债务,日本国债规模接近GDP的168%。
作为国际贸易及旅游业最为开放的亚洲经济体之一,泰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的步伐较为缓慢,而且当地政局动荡进一步抑制了经济的回暖势头。但随着经济企稳的迹象逐步显现,泰国应会从全球贸易的任何复苏之势中获益。泰国第一季度经济下滑程度可能最为严重,预计当地GDP直至第四季度之后才会恢复增长。泰国央行(Bank of Thailand)的降息周期可能已结束或者接近结束,该行可能会将低利率至少保持到今年年底。泰国目前执行的财政刺激政策至少会在未来数年内继续采用,这事实上也是目前唯一对经济增长发挥效力的措施。尽管泰国股市呈现出上扬走势,而且资本流入现象再度出现,但泰国失业率仍在不断攀升,此外,当地消费及投资活动并没有出现清晰的复苏迹象。
新西兰经济在经历了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为严重的一次衰退后,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开始复苏。不过,新西兰财政部及新西兰央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均警告称,经济复苏将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住房市场温和回暖、消费者和企业信心逐步改善以及净移民数量的上升所引发的希望均被其他不利因素所打消,其中包括:劳动力市场低迷,消费支出下降,利润下滑及商业投资疲软等。新西兰央行可能会通过减息来帮助经济度过难关,但该行已经暗示,准备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更多的经济扶持措施。尽管新西兰央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针对新西兰元强势以及长期市场利率走高的担忧情绪日渐升温,导致财政状况紧张。新西兰政府已没有采取更多财政刺激措施的空间,因为其沉重的债务负担早已引起了评级机构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