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老鼠仓风波未止:证监会已掌握部分证据 [打印本页]

作者: tohichina    时间: 2011-5-21 05:56     标题: 老鼠仓风波未止:证监会已掌握部分证据

一则关于基金经理个人职位调整的报道迅速被演绎成整个行业“老鼠仓”事件。
上投摩根处于风暴的中心,公司的澄清反而令“老鼠仓”风波继续扩大。
业内人士认为,风波如果持续或处理不妥善,将会打击整个基金业投资者的信心,失去信心的投资者如果选择大规模赎回基金,不仅会造成整个基金业发展滞后,也会引发整个证券市场流动性紧缩,发生崩盘危机。
导火索
4月15日,国内一家财经媒体一篇名为《监管层重拳出击老鼠仓 多家基金公司被调查》称,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人选“突然”发生变动,尽管没有点名,但报道称“公司在本月初暂停公司一基金经理的投资权限”,市场马上联想到上投摩根基金公司。
4月17日,另一篇报道《上投摩根一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对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和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唐建点名批评。
这一天,有关调查其他基金公司“老鼠仓”的传闻四起。
4月18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发布澄清公告。但此事已经演化为基金全行业事件,市场紧盯前期介入到杭萧钢构、长城股份等强势股票操作中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多数噤声,有些基金经理表示,“可能会引发另外一个基金黑幕。”
上周四,市场大跌,多数投资者认为,“基金公司老鼠仓”是引发下跌的一个原因。
“老鼠仓”
据悉,目前证监会已经确切掌握了一些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投资经理与他们的亲属、甚至其他私募合谋的证据,但不是上投摩根。
“老鼠仓”主要指旧交易制度下,经纪人在为客户交易时,先于客户低价买入一只股票。
经历过2000年的“基金黑幕”后,国内基金业对 “老鼠仓”一直有所控制,《证券法》中禁止了包括基金在内的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2007年年初证监会基金部发文,很多内容是针对基金经理“老鼠仓”的监管。
大多数基金公司也规定,基金经理在取得任职资格时,都要填写直系亲属、直系亲属的子女的身份证号和股东代码,投资管理人员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不允许买卖股票。
但中国目前金融实名制还没有建立,“很多投资人员可以用其他亲属、朋友的名字开户。”银河证券一位分析师说,投资管理者在投资某只股票前后,用自己的资金低位或同步买入,从股价上涨中获利。
另一种就是公募基金为一些机构(如私募基金)接货,从而获取返还利益收入。一家券商基金研究员说,“以前基金公司内部操作优先顺序是,社保基金在前、开放式基金在后、封闭式基金最后,现在社保基金前面又有了私募基金。”
危机
基金业扩容背后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基金经理靠利益太近,权力滋生腐败,基金经理权力过大不可避免。听说有基金经理去年在外面捞了8000万元,几亿的个人‘老鼠仓’。”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同时,基民追逐短期利润、没有风险意识也是潜在的风险之一。
“现在基金还赚钱,很多问题都被掩盖,如果基金业不赚钱,可能所有的问题会被引爆。”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说。
实际上,基金业高位运作的风险在加大,2006年第一季度,在183只股票型共同基金中,只有9只基金的表现好于沪深300指数。
“如果市场出现较长时间大幅调整,新入市的基民发生较长时间亏损,市场肯定要为此事件找一个出气口,将怨气归结到基金‘老鼠仓’上。”市场人士认为。
在一家网站对投资者进行的调查中,有50%-70%被调查者认为“老鼠仓”会影响到他们对基金公司和基金行业的信心,这些信心一旦持续受打击,基民可能会持续、大规模赎回基金,这不仅造成整个基金业发展滞后,也引发整个证券市场流动性紧缩,发生崩盘危机。
防患
“这在美国也有,只要有市场存在,就会有‘老鼠仓’存在。”鹏华基金总裁孙煜扬说。
但如何对“老鼠仓”控制成为世界级难题。虽然证监会控制基金经理亲戚和家人的股票投资账户,“但这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孙煜扬说。
“关键是内部控制和管理。”深圳一家老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说,好的工作平台,工作环境更重要,“投资范围和比例涨跌幅超过多少幅度要严格控制,交易和下单隔绝。”
另外,要增加做坏事的成本,加大处罚的力度。“香港制度并没有内地严格,但出事后基金经理职业生涯完蛋,以后很难生存,对收入相对较高的基金经理来说没必要去冒险。”在香港和内地都担任过基金经理的一位人士说,“目前国内基金公司仍然没有真正市场化,如果市场竞争残酷,大家自然会考虑声誉问题。”
“公募基金行业就是处罚不力,对于目前的事件,大家普遍认为最多只是内部批评。”深圳一位券商行业基金研究员说。
也有一些基金人士建议,堵不如疏,让基金公司所有人员的账户信息公开、透明,实时或定期披露其个人投资记录的资料。比如允许基金经理购买自己的基金,但是买卖都要提前发公告,由公众、投资者、监管层共同监督。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