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再融资困顿:需求还是冲动 [打印本页]

作者: cora2010    时间: 2011-5-23 02:48     标题: 再融资困顿:需求还是冲动

4月3日,中天城投发布了非公开发行方案获证监会核准的公告。
中天城投公司内部却高兴不起来,他们面对的情况是:市场价已经低于增发价。根据增发方案,其增发价格不低于11.53元,而4月3日收盘时,二级市场价格为8.78元。
高于市场价的增发怎么进行?中天城投的增发陷入困境。“还是要等市场好起来才行,我们对市场还是充满信心的。”中天城投某高管告诉记者。
很显然,在市场连续非理性大跌的背景下,中天城投绝非个案。
一位市场人士尖锐的指出:目前市场的再融资功能已经再次丧失。
再融资困顿
“先放一放吧。等市场转好再说。”一位上市券商高管无奈的告诉记者。
该公司内部刚刚开会决定暂缓再融资。“等等吧,融资功能没有了,管理层总会采取措施的,我相信办法是有的。”
事实上,上述暂缓也是不得已,目前该公司股价已经是其融资价格的二分之一。
仿佛在一瞬间,融资功能再次陷入困顿。年初,在中国平安的1600亿融资计划发布前,投资者还没意识到市场的融资功能已经随着资金供应的减弱变得不堪一击。
近期,公开表示放弃再融资或者否认有融资计划的还有福耀玻璃、大秦铁路、中国石化等公司。
2006年,6月19日,中工国际作为IPO重启后的第一单,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在此之后,IPO和再融资都如火如荼。
2006年A股IPO融资额为1642亿元。
2007年A股IPO融资达到4473.32亿元,较上年增长172.34%,位居全球第一。
2007年上市公司再融资同样有所突破,从融资金额分析,共有188家公司实施再融资,实现募资约3657亿元(包括非现金资产1008亿元)。
从融资主题上看,IPO或者再融资的“重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07年,大盘蓝筹股是绝对的大部队。全年仅有22家公司在沪市主板发行新股,而募集资金超过百亿的就有12家,合计融资3829亿元,占全年IPO融资总额的85%。单只新股融资规模也不断刷新。2007年9月17日,建设银行发行90亿A股,募资580.5亿元,改写了2006年由工商银行创造的466亿元的A股IPO融资纪录;仅过一周,中国神华又以募资665.8亿元取而代之;10月26日,中国石油A股发行融资668亿元成为单只新股融资新贵。
但在上市公司融资需求不断满足之后,也潜藏着隐忧。
“新股定价机制缺陷、场外海量申购资金无风险的获利模式,爆炒新股。”一位证券研究人士告诉记者,“海外蓝筹的估值一般都在15倍以下,但我们国家的发行市盈率都在30倍左右。”
令人惋惜的是,2007年二级市场的良好表现、A股市场规模提升以及过剩的流通性在提供了良好融资承载能力的同时,也埋下了过度融资的隐患。
2008年伊始,市场终于显现出不能承受之重。中国平安和随后的浦发银行的巨额再融资终于点燃了蓝筹股回归的导火线,最终压垮了市场。
“巨额再融资事件,说明A股估值偏高。”北京的一位基金经理曾表示。
春节后至今,上证综指再次放量暴跌1000点,很多公司跌破“增发价”,中国太保甚至跌破发行价,中国石油也危在旦夕。
“那么多破发的案例产生的后果很简单,也很沉重,以后没有哪个机构会有兴趣参与定向增发,新股发行的认购也会被冷落,IPO与再融资都不能顺利进展。”上海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
“手里面还有好几个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项目不能完成,没人敢要了。”上述投行部人士补充说。
需求还是冲动
中国平安融资计划出台后不久,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指出,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
问题是,如何判断融资还是“圈钱”呢,“圈钱”冲动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从2006年6月市场融资功能恢复以来,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对再融资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现在市盈率这么高,肯定不可能长久持续,为什么不去融资呢。”某上市公司副总经理曾向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该公司大股东确实有优质项目在建设,也确实有打算放入上市公司支持发展。问题是,如果大家都选择市盈率高的时候做增发,也是一种时机上冲动。
有研究者发现,平安和浦发“天量”融资计划的出台并非偶然现象,实际上从去年10月以来,A股再融资就已经出现“重型化”倾向。“背后就是认为高估值不可持续的预期。”某券商人士一语点破。
自2006年5月发行新政实施以来,定向增发作为一种新的再融资方式备受上市公司青睐。
另外,实业资产的重置成本与证券市值的巨大差异也是导致融资冲动一大原因。
据记者观察,上市公司采取购买香港等境外上市公司资产,置入A股上市公司的做法已经出现,原理就是A股的市盈率是其他资本市场的一倍。
细究之下,融资冲动与新股发行市盈率,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监管、市场流动性控制等环节紧密相关。
“如果没有蓝筹股的泡沫,有没有恶意融资问题?”上述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反问记者。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吴春龙认为,A股市场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天量”融资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A股的估值较高,诱发上市公司融资冲动;二是大市值公司不断登陆A股,客观上也带来了巨额的投资项目。而2006年、2007年两年A股市场的火热,为“天量”再融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融资困顿之下,如何恢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休养生息与竭泽而渔之间的选择并非那么艰难。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