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高盛高华等待首单IPO
[打印本页]
作者:
wang888
时间:
2011-5-28 01:26
标题:
高盛高华等待首单IPO
通过巧妙的股权设置,高盛顺利地全面进入了中国的证券行业。在外界看来,高盛高华证券与高华证券独立存在,但在高盛内部,则是统一由高盛说了算,高盛高华、高华证券以及高盛中国业务部只不过是高盛中国大棋局的三个分支机构。而且,本报获悉,一旦政策允许,高盛将真正统一这三个分支机构,变成完整的高盛中国。
现在,高盛高华证券和高华证券将目标瞄准了高端客户,而且已经开始操作一单IPO项目,并期望这将是重启IPO之后的首单业务。
取得控制权
1995年,当中国建设银行邀请高盛参与中金公司的组建时,高盛拒绝了。理由是高盛担心最终无法获取合资公司的控制权。
随后,摩根士丹利借机参与了中国第一家合资投资银行的创立。但业内人士却称,摩根士丹利之后与合资公司渐行渐远,逐步淡出对公司的管理,而且不再输入投资银行技术,演变为单纯的股权投资。
2001年年底至2003年夏天,原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与现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向高盛数次询问:“高盛是否考虑以‘买门票’的方式进入中国的计划?”
这一次,高盛抓住了机会。
2003年,一个由高盛公司董事长亨利。鲍尔森直接领导的专案小组随即成立,正式启动在中国建立合资证券公司的计划。
为了进入中国,高盛设计了三个步骤:一是为海南证券解决历史包袱,捐赠5.1亿元,二是借助外力组建高华证券,再通过与高华证券的合资组建高盛高华证券。
在高华证券成立时,高盛寻找到了方风雷出任董事长。高盛为方风雷团队提供了8亿元的商业贷款。同时,与高盛一直关系密切的联想投入2.72亿元,高华证券最终于2004年10月成立,为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10.72亿元。高华证券持有在中国境内经营全面证券业务的执照,可经营A股及A股可转换债券的经纪和交易服务以及其他经许可的业务。
2004年12月2日,高盛宣布,公司与高华证券组建高盛高华证券,高盛拥有合资公司33%的股份,而高华证券则拥有其余67%的股份。高盛高华可以承销本地上市的A 股项目、人民币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也可提供国内金融顾问及其它服务。
分立与统一
表面上看来,高盛高华证券和高华证券是独立存在的,但据了解,在高盛内部,则是统一由高盛说了算。高盛高华、高华证券以及高盛中国业务部只不过是高盛中国大棋局的三个分支机构,分工不同而已,高盛高华做国内投行业务,高华证券做国内证券交易,高盛中国业务部则负责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高华”即是“高盛中华”之意。
本报获知,方风雷更多的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虽然同时掌管着高盛高华和高华证券的大局,但最终决定权还是由首席运营官马德高(Peter McDonald)负责,只是在中国业务方面,方风雷的人脉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使其意见成为重要的参考。马德高在加入高华之前,曾在高盛担任董事总经理,对亚洲市场颇为了解。
另外,联想方面由于与高盛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虽然投资高华证券,但现在并没有委派任何人员进入,处于完全信任的状态。
据了解,一旦政策允许,高盛确实将按计划真正统一这三个分支机构,变成完整的高盛中国。并且,高盛将真正获得高华证券中方风雷团队的股权,甚至于联想方面所持有的股权。但她并没有透露,最终方风雷团队会否保留部分股份。
高盛亚洲新闻发言人张东梅则介绍说,现在高盛对三方人员进行统一调配,同时不会在三方进行部门的重复设置和人员工作的重复安排,比如高盛亚洲和高盛中国业务部门、高盛高华、高华不会同设一个研究汽车行业的分析师。
据悉,现在高华和高盛高华的团队培训都是由高盛方面进行全球的统一培训,现在已经招募了100人左右,未来一年将陆续增加到200人。现在招募的工作人员当中,有许多来自于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方风雷曾经在这两家公司中担任过高层,并在其中积累了深厚的资源。
今年4月13日,通过高盛公关部,高华证券宣布任命许小年为研究部主管,常驻北京。马德高就此任命发表评论说:“许先生的任命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还会继续聘请优秀人才。高华证券立足中国,致力于为国内和国际客户提供上乘的服务。”
操作首单IPO
接近高盛方面的人士透露,现在高盛高华所接洽的项目并不少,现在已经开始操作一项IPO业务。高盛方面希望,这是国内A股重启IPO之后的首个上市项目。目前,高盛高华和高华证券均保持低调,就是为了全力做好该项目。如果最终一切顺利,高盛方面将会对高盛高华证券和高华证券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本报获悉,该IPO项目很可能是湖北的一家中小板上市企业。
根据相关规定,新设立的证券公司必须与其他证券公司完成联席承销6单业务之后,才能获得主承销商的资格。所以,该项目现在是和国内某券商共同操作。
而高华证券方面,正在忙于证券营业部的建设。今年6月,高盛高华获准在上海和北京各设立一家证券营业部,开展经纪业务,筹建期限均为6个月。根据相关要求,其经纪业务需按照第三方独立存管的方式,管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
张东梅也表示,高盛在中国的业务策略就是瞄准高端客户,即国内大型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代表着行业发展前景和行业领先的公司。对于一些有问题的公司,高盛会采取宁愿放弃的原则,因为高盛不会因为某一单业务而毁掉自己积累了百年的品牌,这也是为什么高盛一直不愿意进行合资的原因。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