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瑞银统帅詹金斯 [打印本页]

作者: richer    时间: 2011-5-28 01:55     标题: 瑞银统帅詹金斯

在大型投资银行的管理层团队中,休.詹金斯(Huw Jenkins)算得上是一个异类。首先,这位瑞银集团(UBS)投行业务新任主管是业内为数不多的英国人。在这个行业,绝大多数高管要么来自美国,要么来自欧洲大陆。其次,他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从事股票业务,而面对固定收益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近年股票业务相对失色。
不过,今年6月份,当时任瑞银投资银行业务主管的高忠泰(John Costas)宣布即将卸任,转而建立一家集团内部的对冲基金时,几乎无人对詹金斯接班感到吃惊。47岁的詹金斯被认为完全具备担任此职位的资格。他曾因工作需要,先后在欧洲、亚洲和美国工作,帮助将瑞银发展成世界顶尖的股票经纪公司。
在威尔士长大的詹金斯,很希望强调自己的国际背景。尽管他近期迁回伦敦,但他指出,自己已有16年没在英国生活了。“当我离开时,玛格利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还在当政,当时还没有英超联赛(Premier League),也没人听说过天空电视台(Sky TV),”他表示。
关键时刻接任
他在瑞银乃至投资银行业的一个关键时刻接掌该职务。这家瑞士银行长期以来被视为私人银行业务的领袖,过去数年间,它又跻身于全球最优秀的投资银行之列。
不过,瑞银是在非常有利的运营环境下做到这一点的,这种环境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问题是,在一个可能更为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它能否继续保持增长。
在高忠泰的领导下,瑞银投入巨资拓展美国业务。它利用股票市场泡沫破裂及一些竞争对手发生混乱的时机,挖走了很多资深银行家。“我们能够吸引到非常有才华的人士,而不必支付天价的薪水,”一位资深银行家表示。“你不可能在今天做到这一点。”
尽管华尔街普遍心存疑虑,瑞银仍提高了美国的市场份额。与其他投行一样,瑞银也得益于较低的长期利率,这刺激了市场对新型资产类别的需求。最近,瑞银亦从并购活动的复苏中获益。2005年头9个月,瑞银投资银行部门实现了38亿瑞士法郎(合28.7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占瑞银总利润的三分之一以上。
詹金斯承认,瑞银得益于有利的经营环境。他同意长期利率可能上升,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意愿会有所下降的说法,不过,他认为这种放缓状况不至于严重到逆转金融市场涨势的地步。
因此,他批准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在就任之后,他下令对瑞银的竞争地位展开深入调查。分析显示,瑞银在某些领域落后于高盛(Goldman Sachs)等竞争对手,如大宗商品交易、在新兴市场提供固定收益产品以及为私人股本集团承销杠杆贷款等。詹金斯希望通过雇佣更多银行家,并允许瑞银在资产负债表上承担更大的风险,以此缩小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
客户基础
他这样做是基于这种看法:瑞银的客户基础发生了变化。詹金斯表示,就在5年前,该投行客户分为三大类——企业、机构投资者和各国政府。如今,该银行有相当多业务来自三类客户:私人股本公司、对冲基金和金融机构。但在为这些新客户服务方面,瑞银落后于其竞争对手。
尽管瑞银在股票业务上具备优势,但在发展服务于对冲基金的大宗经纪业务方面进展缓慢。两年前,它曾从荷兰银行(ABN Amro)手中购得一家大宗经纪企业,之后在该领域投以重资。詹金斯称,努力正在开始获得回报,他补充说:“如果你打算在股票行业里做大,你必须在大宗经纪业务中做大。”
在处理私人股本业务方面, 瑞银步伐有所落后,因为它在安排收购融资方面,动作没有那么激进。这使得它在争夺私人股本集团其他业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投行所得的公司融资费用中,私人股本集团至少要占到四分之一。
詹金斯仍能看到瑞银和竞争对手之间的一些重要区别。例如,瑞银发誓不与其客户在投资私人股本交易方面展开竞争。同时,该公司对自营交易利润的依赖程度较低,因为这可能引发利益冲突方面的指控。“有些人变得相当交易化,或非常依赖自营交易的回报,”他表示。
话虽如此,自营交易仍然很重要。股票部门使用的许多创新手法,都是从自营交易上发展而来的。
关注成本
在瑞银内部人员看来,詹金斯的就任被视为该投行已步入新阶段的佐证。高忠泰一手创建了美国业务,而詹金斯被视为将密切关注成本。在该行业,竞争和技术的运用在不断挤压现有产品的利润率。詹金斯的作法在股票业务中被证明是有效的:据他估计,5年前作为全球第五大股票经纪行的瑞银,从事股票业务的员工数量比现在排名第一时还多500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业务将日趋商品化,而你需要在维持成本基础的情况下扩大市场份额,如果不按照上述原则行事,最终你会变得效率极其低下,”他表示。
“我的观点是,许多股票和外汇运行方面的技术,将开始对其它领域产生影响。这些领域的市场透明度较低,不够实时。”
尽管几乎没人怀疑他所承担的任务之重,但詹金斯正欣赏着其中的挑战。唯一的不利之处在于几乎不间断的旅行:三周中,他要花一周时间在美国,另外两周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欧洲和亚洲各地出差。“这是度过工作日的极佳方式,”他说。“唯一的缺憾是旅途劳顿。”
译者/何黎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