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注资VS瘦身 西南证券回撤重庆
[打印本页]
作者:
洞庭岛主
时间:
2011-5-28 04:40
标题:
注资VS瘦身 西南证券回撤重庆
西南证券获得注资的进程是迅速的。
据一位贴近证监会人士透露,“西南证券已与建银投资签署备忘录,约11亿元的注资文件也已通过人行,目前正在证监会会签,之后再报送国务院。”
但这喜讯却激不起西南证券员工们的热情。“即使公司得到注资,我们也可能被解聘,或者辞职。”2月16日下午2点,西南证券的某员工说。
这位员工所言的解聘或辞职来源于西南证券高层准备落实的瘦身战略规划———砍掉研发团队、投行收缩至重庆、投资自营为重庆本地项目服务、配合。
一边是即将得到的建银投资注资及新大股东入主,另一边是西南证券“整合机构、清理冗员”的瘦身计划,这与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在获得注资后均在业务上努力创新,争取与国际化接轨的目标有些偏差。
西南证券究竟陷入了怎样的怪圈?
注资重组和瘦身并行
2005年9月,重庆市国资背景的重庆渝富资产管理公司对西南证券增资扩股3亿,原第一、二大股东重庆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珠海国利工贸发展公司把股东投票权让度给了重庆渝富。
目前,以国有控股面貌出现的西南证券,较为顺利地与建银投资形成相关注资文件,并等待证监会、国务院的最终审批。
“如不出意外,西南证券将获得11亿元建银投资的股本注资,与9亿元流动性借款。”某证监会人士表示,建银投资将获得51%以上控股权。
在老股东退出历史舞台、新股东(建银投资)尚未进入之前,原重庆证监局副局长、西南证券重组小组副组长、现西南证券董事长蒋辉主持工作。
“与数家等待注资的券商相比,西南的速度较快。”上述人士表示。
在即将获得资金的同时,西南证券的现任领导们也在反思究竟是什么使西南证券走到一度濒临破产的边缘。
据悉,除发现大股东抽逃资金等问题外,“冗员过多、职责不清”被看作主要的原因。
之后,西南证券发布了《关于公司(西南证券)职能部门机构设置的通知》。据称,其目的是“整合机构、清理冗员、甄别职责”,并降低成本。
此外,西南证券现任高层认为西南证券的投行团队,去年只做了长安汽车一家本地项目,对重庆市经济建设和重庆资本市场服务作用发挥不足。
2005年8月20日西南证券上报给重庆市国资委的一份文件中提到,西南证券要“进一步发挥西南证券在投资银行领域中的优势和影响力”。
据悉,重庆市国资委曾下文让重庆市企业的IPO、发债及再融资业务均要给西南证券。
在多种因素结合下,西南证券高层认为在注资后,西南证券的发展战略应定位于“服务重庆本地资本市场”,作为重庆的重要金融工具带动重庆经济发展。
“砍研发团队,投行从全国回缩至重庆,资产管理及自营业务全部服务于重庆企业的战略由此而生。”西南证券一位投行员工介绍。”
地方化道路
“西南证券的现象令人深思。”业内人士指出,“今天是资本市场的创新年。不少券商都在研究如何做权证、融资融券、股改等创新业务,与国际券商切磋沟通,把握好发展机遇。而西南证券却把业务收缩至重庆,走地方化道路。”
申银万国招兵买马研究权证业务,国泰君安也在积极备战备兑权证业务,海通证券在预备资产证券化项目,平安证券准备设立一家创新投资公司,迎接三板的机遇。
“这些走出去的市场化程度极高的业务,并不是局限在重庆能够做到的。”上海某券商投行人士指出。
作为重庆本地券商,帮助重庆企业实现IPO、进行资产重组等功能理应被纳入公司的发展策略当中。而一味依靠重庆政府及当地企业力量来扶持西南证券重生的路径选择却未必正确。
首先,研发团队是证券公司发展的推动力,即使不能立即产生利润,但是券商的各项创新业务均需要研发的支持。没有北京、上海等地的研发团队,好比砍掉了公司的创新之手。
“重庆目前还不具备高端人才去那里工作的吸引力。”该人士说。
其次,重庆政府想把当地所有投行项目给西南证券的做法,引起了一些重庆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不满。
实际上,西南证券得到的承诺未必能兑现。据悉,从1月20日起至24日,2006年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企业债券面向全国发行,总额20亿元,主承销商为银河证券。
更为严重的是,此举已导致了西南证券的部分骨干员工流失,不少保荐人纷纷离开公司。
“金融机构竞争的是人才,得到注资只是缓解现金流危机的举措,更为重要的是得到资金后公司的定位与发展。”申银万国研究人士表示。
目前,未来的新股东建银投资没有对西南证券事务发表公开意见。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