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国外投行在中国进入利益均沾时代 [打印本页]

作者: zhaoyp    时间: 2011-5-28 05:27     标题: 国外投行在中国进入利益均沾时代

"两会"期间,工行公布"选美"结果,该行赴境外上市的承销团队共5家,即美林集团、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行团、瑞士信贷集团、德意志

银行和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聘请雷曼兄弟担当上市工作的财务顾问,大热门高盛出局。
此前,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完成了建行赴港上市,而高盛与瑞银也即将送中国银行出征,再早之前,高盛与汇丰已经参与了交行22亿美元的上市承销。至此,已完成改制的国有商业银行IPO大餐,除花旗和JP摩根外,被活跃于中国市场经年的欧美投行"分食",彻底结束了MGM(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垄断高端市场的格局。
早在2003年底中国人寿的海外上市,利益均沾格局就已初露端倪,以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为代表的欧资银行以各种方法和途径与美资大行抢夺高端市场,并成功分得一杯羹。
承销商中,中金投行团由中金和摩根士丹利组成;工商东亚是工行与东亚银行在香港的合资投资银行;瑞士信贷则参与组建了工行旗下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美林入围,多少有点"补偿"其失手中行的意味。德意志银行在具有全国政协委员身份的张红力带领下,凸显了其中国团队的个人能力,自2003年以来,表现异常活跃,此番上榜当属"轮也要轮上了"。
西方各国在中国分摊经济利益的表象背后,是各方利益、各种利益的均摊。当然,选择的主动权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利益均沾的背后是均势格局,中国的资本市场不能由某家国外机构主控。迹象说明,单纯依赖金钱铺路的竞争手段在中国已经落伍",更多元的因素决定了谁更有话语权。当然,公关优势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高盛未能入围,海内外媒体几乎都用"意外"来表达讶异。高盛的公关能力、对于中国国情的了解,以及用金钱表达出的诚意,都使之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佼佼者。今年初,高盛与安联、运通共同出资38亿美元入股工行,高盛更是斥资25.8亿美元拿下了工行7%的股份。尽管这一协议尚在进行中,仍需等待相关部门的最后批准,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是高盛竞选的优势之一。但真正深谙中国国情的业内人士不以为然,如果高盛胜出,反而说明游戏规则混乱。此前,美林曾花费7.5亿美元参股中行,最终也未获得中行的承销资格。
有媒体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高盛出局原因有二,一是高盛身兼战略投资者与主承销商有所不妥;其次,中行工行次第上市,可能导致人手短缺造成厚此薄彼。从上述可知,这不过是个体面的托词。
市场预计,工行IPO规模将不低于100亿美元,按国际投资银行的收费比例,工行的承销商们将获得高达3亿美元的佣金。2003年当时全球最大的IPO---中国人寿在香港和纽约上市,公开募集35亿美元,花旗、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从中各收入了3000万美元的承销费;2005年建行上市融资92亿美元,又成为当年IPO规模之最,摩根士丹利有1.3亿美元巨款入账。
与高额承销费相比,更为重要的是,工行上市将为承销商带来更可贵的无形资产---荣誉,曾参与安排1999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
名利驱动,让外资投行无法坐等,曾一度撤离中国市场的雷曼兄弟也卷土重来,他们日前宣布,计划"大刀阔斧"拓展亚洲业务,并当作"首要任务"。因该行海外业务的增长非常强劲:在美国境外的收入增长了30%,达到17亿美元,占集团总收入的39%;亚洲业务收入则增长了三分之二,达到6亿美元。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