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券商回归盈利的"七种武器" [打印本页]

作者: 5678    时间: 2011-5-28 06:40     标题: 券商回归盈利的"七种武器"

在连续几年的市场下跌中,券商是受伤最重的一个,一些曾经在资本市场颇有名气的券商沦落至亏损、被托管乃至被清算。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向好、股改的推进、创新业务的开展,券商重新拥有了实现盈利的“武器”。
“我们这里一个研究生一个月拿八百块钱你信不信?”“这几年券商是不行了,但我们亲身经历过它辉煌的时候,我们不甘心哪,风水轮流转,会好起来的,我一定会等到的。”一位证券公司的老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无奈中又充满了期待。确实,对于券商来说,行业内大面积的亏损并非曾经,而是正在进行中。但是,对于拥有或者将要拥有“七种武器”的券商来说,曾经熟悉却又一度远离的辉煌如今有望实现回归,而且是洗尽铅华后的理性回归。
长生剑:风险控制
无论对于自营投资还是委托理财,风险控制一直是券商的软肋,券商亏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风险控制不力,因此,风险控制是今后券商盈利以及发展必需且应该长期坚持的原则,所以我们给它定义为“长生剑”。
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上述规定对经纪、承销、自营、资产管理和融资融券等业务采取规模控制,建立了公司业务规模与其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和内控水平动态挂钩的新机制。
例如,《管理办法》中规定,证券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公司托管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的10%,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倍,单项承销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80%,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倍,对所有客户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分别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倍。这样,证券公司可实际开展的业务规模受到了以净资本为核心指标的倍数控制。又如《计算规则》中对券商持有ST股票、?ST股票的净资产扣减比例达到40%和50%。新规将引导券商投资扣减比例小的金融产品、上证180指数、深圳1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等。
此外,证监会今后将根据风险程度、内控水准、财务实力等情况,将证券公司划分为不同类别,分别适合不同的业务许可和监管措施,确定证券公司的具体业务范围。
风险控制只能说是底线,并不是盈利的灵丹,但毕竟它负责为券商今后的生存把关,因此意义重大。
孔雀翎:权证交易
孔雀翎,美丽的背后隐藏了强大的攻击力。权证交易,是券商在股改的价值发现中偶然拾得的,权证的地位曾经在一瞬间超过了A股本身,并创造了“六只权证打败1400只股票”的神话(权证重回中国A股市场,仅费时两个月,权证的单日交易额就已超过沪、深1400多只股票的总交易额)。
权证交易的火爆?使得券商佣金收入暴涨。140余家券商11月份的权证双向交易总额达到1380亿元,约为券商带来了逾亿元的额外佣金收入。而当时的14家创新类券商权证双向交易额约498亿元,占权证总交易额的36%。
随着股改的继续深入展开,权证品种、类型的进一步丰富,券商的盈利空间有望加大。当然,权证创设、注销以及交易中的巨大风险是券商必须正确估量和认识的,否则很可能被“反咬一口”。
碧玉刀:创新业务
目前证券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由多种历史因素造成的,其解决方式应综合考虑增量创新和存量创新的互动模式。
所谓增量创新,主要指在正确的监管理念下推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有效地改善市场的整体质量,使得市场中没有问题的部分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将在相当程度上为某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例如通过增加合规投资基金的规模和种类,可以使得市场资金总体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有助于其他资金的投资理念日趋理性化。
所谓存量创新,主要是指现有问题的处置方式上的创新。例如,对于券商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导致偿付不足的情况,推出投资者保障基金,以及证券公司购买有关客户保证金保全的保险产品等方式,以更市场化的方式化解这些历史包袱。
具体而言,集合理财计划、不良资产处理、资产证券化、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等产品的创新在目前阶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也都已经准备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例如,2005年,有11家创新试点券商共发行13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募集总规模达145亿元。尽管2005年的市场并不尽如人意,但这13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依然全部实现盈利;再如,资产证券化的燎原之势在破壳之初就已显现。去年下半年成立的中金公司“联通收益计划”和广发证券“莞深高速公路计划”,作为券商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初次试水,虽然总规模不到40亿元,但首战告捷,消息显示联通项目获得10倍的超额认购,可见其海量市场需求。今年三月份,中金的第二支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国网通应收款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开始在上交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期间又有消息称东方证券的“远东租赁资产证券化”和东海证券的“南京城建污水处理计划”已通过初审,有望年内出炉。
多情环:券银联手
多情环,环环相扣。在金融的格局中,证券、银行、保险、信托也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对于券商来说,能够将触角伸得更远无疑对盈利十分有利。现在券商实现最广泛的应属银行和证券行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银证通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一个例证。
在互联网上百度一下“银证通”,可以找到大约79?000篇相关网页,几乎每家证券公司或是银行都在做这项业务。银证通,顾名思义,就是银行和证券的互通,也称存折炒股,是一种“券商+银行+互联网”的新型证券电子商务模式。
银证通业务对于券商来说成本低廉,还可以在没有营业网地点地区通过银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是银证通广受券商青睐的优势。在未开发的市场上抢客户,抢资源,或许已成为当前券商发展传统业务的一大法宝。
打造金融控股公司的美好愿景激励着各券商、银行在混业经营的创新之路上不断努力,银证通或许只是第一步,当保险、信托各项业务全部介入的时候,金融控股公司将会不再遥远。
离别钩:并购重组
曾经的离别正是为了将来的焕然一新,对过去的告别恰恰可以构筑对明天的希望。通过并购重组,旧的券商告别了市场,但是全新的券商诞生了。所以,我们说,并购重组是券商的离别钩。
目前,券商的并购重组更多的是在同行间或者与基金公司间展开。
去年以来,最为吸引眼球的两件券商的并购案例分别是:瑞银集团斥资17亿元人民币、以20%的持股比例成为首家收购一家中国券商(北京证券)实际控制权的外国投行;中信证券收购华夏证券、华夏基金。
2005年10月下旬起,外资投行除了入股外,更希望将入股比例提高到49%以上。瑞士一波洽购湘财证券,摩根士丹利洽购山西证券,JP摩根洽购辽宁证券等。业内人士表示,在瑞银入股北京证券之后,外资对中国券商行业的并购正呈现一些新的特征:从早期的“湘财模式”——与里昂合资的华欧国际,从事单一投行业务,到花钱买门票的“高盛模式”,再到掌握相对控股权的“瑞银模式”,外资从当初的试水转变成寻求控制权的意图日益明显。
霸王枪:融资渠道
霸王枪气势雄浑,锐不可当。对于券商来说,若希望有此霸气,必须解决自身的融资渠道问题,毕竟,融资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决定了券商的底气。
券商经常为上市公司融资服务,但其自身的融资渠道却并不十分畅通——发债鲜有人问津、A股市场上的券商类上市公司更是屈指可数。不过中国证监会机构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今年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将围绕5项工作重点展开,到10月底,对达不到常规监管要求的公司将实施市场退出。同时,证监会继续鼓励一批优秀券商着手IPO、借壳上市的工作,继续欢迎外资机构选择适当方式、合适时机进入我国证券业。
众所周知,目前IPO闸门依旧未开,表面看来,券商上市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其实借壳上市对券商来说一样“灵光”。沪深两市的?ST一族们对买壳者望眼欲穿,可以说,上市的大门对券商是完全敞开的。
拳头:搏击牛市
拳头简单直接而又充满力量,是最好的武器。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盈利的最好武器就是牛市。毕竟,券商的亏损主要是自营盘投资造成的,在牛市中重新振作、赢回尊严和业绩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牛市的意义,我们相信无需说太多,只强调牛市不是凭借等待就可以坐享其成的。它需要各方个面的呵护,尤其是在股改后的全流通格局环境下:需要上市公司业绩优异、诚实经营;需要大股东们与小股东广泛沟通、休戚与共;需要机构投资者眼光长远、老谋深算;需要监管层完善法规、执法必严。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