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外资并购意图演变 [打印本页]

作者: mcmc    时间: 2011-5-28 07:06     标题: 外资并购意图演变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全球主要经济体至少高3倍。资料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 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了9.9%,而同期美国GDP增长率仅3.4%,欧元区为2%,日本为1.6%。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强劲。
  
而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正朝着越来越有利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向发展。
  
法律方面,2006年1月31日,《外国战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开始生效,理论上外资可以充分利用二级市场交易即可完成对并购目标的收购,大量规避了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府审批等政策性风险。
  
市场方面,包含中国各行业龙头企业的中国证券市场,在经历了4年漫漫熊市后,上市公司的价值普遍处于低估状态。而自2005年上半年开始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完成股改的G股公司股价又进行了大幅度的除权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上市公司市值的低估程度。此时外资进入实施并购,往往能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完成操作。
  
政策方面,现有的政府干部考评体系中将招商引资作为重要的政绩指标,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对引进外资的热情高涨,对合资工作给予强有力的行政支持,大大降低了外资并购的操作难度。
  
在上述因素作用下,2005至2006年外资并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并购数量与并购金额急剧上升。然而吸引海外资本的,不仅仅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状况。
  
2005年中国外贸出口增幅高达28.4%,其中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行业出口增幅更高于这一数字,如机械行业2005年出口增幅达34.1%。自有知识产权加上低廉的原料与加工成本,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加强。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能力逐年上升,据统计,2005年中国水泥产量增幅达9.6%,其他诸如石油、煤炭、钢铁等基础资源需求量也都大幅度提高。
  
海外资本在中国进行并购的目的,从过去单纯通过参股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渐向实现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意图演变。因此,相当多的外资并购并非仅追求财务上的收益,更多的则是追求产业整合、资源控制、垄断地位、消灭潜在竞争对手等。也正因如此,与开放初期相比,现在的外资并购在对象的选择上往往倾向于具有技术垄断(如机械行业)、区域市场垄断(如水泥行业)、资源垄断(如钢铁、能源行业)、政策垄断(如银行业)等企业。
  
并购动机的变化造成了外资在合资后运作手段的变化。在无法取得控股权的时代,外资合资的目标主要是进入中国市场、获取投资收益,因此与中方往往能进行比较好的合作。而在环境大大宽松的今天,外资可以通过获取控股权更好地实施其战略意图,而合资中方并不可能轻易将企业控制权拱手让出。因此,利用连续亏损拖垮中方、排挤中方管理人员以减弱其影响力、不断增资迫使中方出让控股权等手段便应运而生。加上主管部门及企业在合资时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往往会给精明的外资以可乘之机,利用合资过程中的漏洞损害中方利益。
  
随着外资收购的案例中越来越多的恶意行为,目前从政府到企业,对外资并购正逐渐从热烈欢迎转变为审慎操作,部分激进的人士甚至提出外资邪恶论,认为所有的外资都带有强烈的敌意,必然会损害中国经济。
  
事实上,外资在中国投资的目的从来就没有改变过—既未善良过,也未刻意扮演邪恶的民族产业杀手。与所有资本一样,其逐利性决定了其投资目标与投资行为,任何人都无权指责外资在中国的并购行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在发达国家与在中国都完全一样。而决定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好与坏的关键因素,却是国人自己。
  
拉美及东南亚国家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的大量事实证明,在反垄断法律健全、政府干预市场手段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外资并购行为在维护本国经济及安全利益的前提下展开。而在法律体系存在缺陷,政府指导市场不力的国家和地区,外资往往能够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以损害该国经济安全换取更大的利益。
  
反观中国,部分外资近年在中国产业并购中的恶劣行径的背后,总能找到诸如缺乏专业指导的合资协议、委曲求全的中方股东、一味强调“招商大局”完全不顾市场规律的主管领导等等导致合资失败的原因。
  
另一个佐证是,在外资并购损害中国经济利益的案例层出不穷的同时,成功吸引外资盘活企业资产、改善地区经济的案例也从未间断过。前不久完成的统一集团收购完达山乳业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一些成功案例也充分证明了,只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市场化的操作手段,“惟利是图”的外资也能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与所有事物一样,外资并购对于中国产业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就像羊圈外的狼一样,如果篱笆有洞,羊群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只要篱笆扎得够紧,羊群就不会面临被吃掉的危险,甚至还能提高警惕性和活动能力。
  
Holchin B.V.收购G华新可控制湖北区域市场
  
以G华新为例,其年报显示,湖北省在其业务收入中占据了半壁江山,2005年湖北省内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2.97亿元,同比增加了57%。G华新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现在已先于任何竞争对手在湖北省东西南北中等各地都进行了战略布局,其投资的襄樊4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产品覆盖襄樊市南漳县襄樊及周边市场,将于2006年7月建成;武汉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项目,2006年4月建成投产;阳新二期48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产品覆盖湖北省阳新县湖北沿江地区和黄石市及鄂东南地区以及长江沿线直至上海等,2006年10月建成投产;咸宁4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也正在加紧实施,预计其将在今后一两年内形成3000万吨的产能规模。这些项目投产后,G华新在湖北地区的销售份额将超过40%,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2006年3月8日,G华新对外公告,公司拟向目前的第二大股东—Holchin B.V.定向增资发行A股,每股面值为1.00元,发行数量为16000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该次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告前20个交易日内公司A股股票均价的120%,具体发行价格由公司和Holchin B.V.另行协商确定。Holchin B.V.将按照其所接受的最终发行价格全额认购发行的股份。如果该项增发方案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Holchin B.V.将成为G华新的控股股东,而其母公司Holcim将成为G华新的实际控制人,并间接控制了湖北等地区域市场。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