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外资金融并购: 到非银行领域去
[打印本页]
作者:
Asset
时间:
2011-5-29 03:27
标题:
外资金融并购: 到非银行领域去
近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与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联合发布调查报告认为,中国将继续成为亚洲地区金融服务业的主要并购目标。调查以130名亚洲地区金融高层从业人员为对象,结果显示,有52%的企业预期会在未来5年内在中国进行并购活动。
而日前美国提名财长鲍尔森提出,美国对中国的金融政策应该从“痴迷”于人民币汇率调整转向要求中国金融系统的进一步开放。
这种不谋而合体现出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吸引力,在今年年底时中国银行业将向外资全面开放,这也必将给中国的金融体系造成重大影响。本刊了解到,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复苏,外国投资者的兴趣已不再局限于银行和保险公司,而是进一步延伸到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
非银行并购兴趣上升
普华永道企业购并服务部合伙人Matthew Phillips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中国的外来并购交易总额从2004年的24亿美元飙升至2005年的150亿美元;同期的已公布并购交易也从27宗增至35宗。虽然大规模交易未必会再出现,但投资者对发展迅速的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浓厚兴趣却是前所未见的。”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复苏,投资者的兴趣已不再局限于银行和保险公司,而是遍及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 Matthew Phillips强调说。
本次调查还显示,上述并购活动背后有着战略意义,即探求被忽略的市场与扩大产品和服务种类,以应对中国日益成熟的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需求。愈来愈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在几乎得不到经营控制权的情况下,对中国大型银行进行着大量的股权投资。但作为并购交易的一部分,许多中国大型银行正在协商在基金管理、保险和信用卡产品等领域组建合资公司的可能性。
普华永道中国大陆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容显文则对《证券市场周刊》称:“最大的变化是在中国金融服务业这个监管和文化方面最富挑战性的行业,市场准入的障碍对并购活动的负面影响正不断减少。投资者对政策限制的畏惧和不快已经比五年前减少了很多,并且愿意直接或通过当地合作伙伴与监管机构进行长期的沟通。虽然这增加了投资者的短期经营成本,但从长远发展看,它无疑为投资者立足中国提供了更有利的基础和强大的潜在竞争力。”
报告称,由于信托投资公司可作为证券化平台,将来还可以成为提供个人银行服务的渠道,因此越来越受到外国投资者青睐。在年底的外商投资限制解除后,进军资产管理领域将是外资进行收购兼并的主攻方向。外资进入信托投资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将主要采用合资或者并购。
证券基金领域外资图谋控股
近期,外资在非银行金融领域的扩张已经开始加速。
日前,瑞银集团证实,由北京证券重组而成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已获得筹建批准。去年9月,瑞银重组北京证券的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根据当时的协议,前者以不超过17亿元的投资获得重组后的新公司20%的股权,并拥有管理权。
与此同时,更多外资对国内拥有资产管理牌照的基金公司虎视眈眈。6月,由国都证券和意大利隆巴达和皮埃蒙特银行参股的合资基金——中欧基金成立,其中国都证券持股47%,外方股东持股比例达到49%,另一中方股东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平顶山煤业”)持股4%。
分析人士指出,外资进入证券行业的股权比例大大高于银行业,而且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操作扩大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比如,平顶山煤业只是一个过渡性股东,它的参股是为了回避中国政府关于合资限制而特设的,这些持股比例在政府解禁之后都会被转移。
这种持股安排是一种惯例,当初友邦华泰基金合资时,除了友邦和华泰证券之外,其他三家股东苏州高新、江苏交通控股和国华能源,他们也都被看作是过渡性股东。
过渡性股东会在外资增资扩股时逐步退出,这种模式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形成中外双方在合资金融机构中的管理权争夺。
“外资更加愿意选择那些实力不是十分强势的中资方合作。”一家合资基金人士评论说,“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外资主导公司管理权。”
“戴着镣铐起舞的狼群”
外资对中国非银行金融领域投资兴趣上升,除了其未来发展的潜力等因素,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外资仍然觉得目前的政策对外资扩张有太多的限制。
“外资银行是戴着镣铐起舞的狼群”,这是渣打银行高级经济学家Stephen Green对中国金融业现状的评价,也可以作为外资并购开始“放弃”银行业,转而向保险、证券和资产管理领域进军的一个重要背景。
中国在2006年底将会对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但是,Stephen Green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事实上,外资银行在2007 年及日后仍将受到严格管制,相信这些限制将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而言,Stephen Green 认为,首先,若要经营业务,外资银行须获得银行从业的牌照,条件包括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时间和相应的资本要求等。“若要经营人民币业务,中国银监会不仅规定资本要求应达到3亿元人民币(约3750万美元),而且要求分行拥有三年经营外汇业务的经验以及两年的连续盈利历史。这样的准入条件是全球最严格的之一。”
“其次,业务还要受到范围的限制。例如,这些牌照禁止银行经营人民币或外汇的衍生产品、结构性存款、银行卡或国债的一级交易等业务。开展这些业务还需要一张单独的牌照而这些牌照的发放非常小心翼翼。” Stephen Green强调。
最重要的是在允许外资参股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允许外资银行参股本地中资银行,条件是每一家外资银行的股份不能超过20%,合起来不能超过25%。这意味着控制权通常还是在中方手里。“限制应该在2006 年底取消,但之后任何投资交易仍然需要银监会的授权,很可能还需要国务院的批准。很显然,当局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放手。现在所谓‘金融安全’的概念炒得很热,根据最近披露的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的讲话,可能会采取一种比较理性的折衷方案,即保证大银行由中方控股,而允许将规模较小的银行出售给国内以及国外的投资者。但这也还是个未知数。” Stephen Green坦言了他的担忧。
交行股权比例难题
事实也印证了他的担忧。以汇丰银行为例,5月16日,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其下发对象除了四大国有银行之外,还包括交通银行。这意味着,交行已经完成了从股份制银行的“龙头老大”向“第五大”国有控股银行的转变。与此同时,在银监会内部,原本属于银行监管二部(负责监管股份制银行)的交行日前被划到了银行监管一部(负责监管国有银行)。但问题也由此产生,按照交行招股说明书的内容,在监管政策允许的条件下,2009年之后汇丰将增持交行的股份至40%。由于财政部目前持股只有25%左右,如果汇丰持股40%,将会成为交行的第一大股东。
对此,汇丰集团董事长葛霖对《证券市场周刊》谨慎地做答道:“作为汇丰银行角度来看,我们入资交行19.9%的股份,现在对这么一个持股结构我们是非常满意的。因为现在根据中国监管当局规定,这是一家公司可以持有银行最高股份的上线。”
但据本刊了解,目前所有参资中国金融企业的外方投资者都不满足于目前的持股比例,汇丰目前持股19.9%也是中国的法律、监管政策和双方长期谈判中确定下来的。
“2003年香港恒生银行,是汇丰银行的子公司,投资兴业银行,他们买15.98%,和其他银行股的情况一样,也受到中国政府的政策限制,要不然恒生银行是非常愿意把整个兴业银行买过来。”贝尔斯登亚洲公司的总裁兼高级常务董事曾玉煌向《证券市场周刊》介绍说。
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但是,去年国有银行引进外资改革中产生的关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争论也要引起各方的警惕。
对此,中欧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张春认为,国内很多人对于金融安全的理解其实考虑的是政治风险而不是金融风险。他建议,把不同的国内银行的股份出售给不同国家的投资者,这样就可以分散很多人所担心的这种“金融风险”。实际上,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采取的正是这种策略。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