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全能的德银
[打印本页]
作者:
wei77
时间:
2011-5-29 04:37
标题:
全能的德银
以商业银行背景做投行业务,能有多少加分?
这个问题让德意志银行回答再合适不过,利用全能银行的优势,这家老牌的欧洲金融机构 2005年成功地令自己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到了集团总收入的62%,而在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等美资投行领先的中国市场,近年来德意志银行也接连夺下承销中国人寿、中芯国际、神华能源上市几个大单。
帮助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能源成功在香港上市后,德意志银行中国区主席兼环球银行部亚太区总裁张红力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任命为神华董事会的外部董事:德银既是上市的承销商,也是工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战略顾问。
仔细看来,德意志银行在中国获得的每一单投行生意,背后都能发现德银与所承销的客户有着密切的商业银行业务往来。这似乎就是答案了。
张红力没有回避这样的结论,四年来少与媒体“面对面”的银行家,向《环球企业家》引述了一个投行圈内人人熟知的段子。
“我的朋友,美林中国区主席刘二飞在刚来内地的时候被人问到‘投资银行既不存款,又不贷款,怎么能叫银行呢?’而我们的长处就在于客户需要贷款我们可以贷款,需要融资我们可以提供杠杆融资、发债、上市服务。在操作神华上市之前两年,它已经是我们企业银行的客户。”
【神华“神话”】
在人们印象中稍显陌生的德银其实与中国有着前生缘,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晚清的洋务运动,早在1872年德银即在上海设立分行,当时的业务集中在为中德之间的进出口提供贸易融资。而德银在新中国开展业务也不算晚,1981年,该行在德国银行中率先在北京建立办事处。20世纪80—90年代,德意志银行参与了一系列中国项目融资与银团贷款交易,中国主要企业客户包括宝钢集团、中国银行、中信公司、中国石化和北京燕莎中心等,旗下的德意志摩根建富还牵头为上海海星造船公司发行H股,筹资2.08亿马克。
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大型国企掀起海外上市热潮,令国际领先投行趋之若骛,但以投行业务为傲的德意志银行却并无建树,显得有些落寞。
高盛、美林这样的美资投行几乎在中国改革开放伊始就将触角伸向中国,通过对中国高层的频频造访,与中国各主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中金公司这样具有独特位势的合资投行也建立了似乎不可撼动的地位。中国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承销团名单几乎已无悬念,主承销由一家美资投行加一家合资投行,后来者看起来只能成为承销团的普通一员或者在二三流企业上市中分一杯羹。
曾在德意志银行任职的一位中国区员工透露,前任中国业务掌门人丁玮曾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十余年,特长是经济研究,并非“拿项目”。因此2001年3月德意志银行特地从对手“挖角”,时任高盛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的张红力被任命为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部大中华区主管。
张红力属首批走向国际顶级投行且业绩斐然的“海归”,在高盛时成功操作了中石油的海外上市。
这位拥有生物遗传工程硕士学位的银行家却反对被称为擅长“拿项目”的人,他更愿意把投行工作看成一种“手艺活”,需要对企业的长期了解和跟踪,“企业会不会采取你的方案,怎么帮助企业获取海外投资者的兴趣,如何定价沽值,这绝不是拿到项目之后就能画上一个句号的。所以核心的竞争力还是能为客户提供最好、最全面的服务。”
来到德银后,张红力发现德银“全能”的优势反而比高盛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欧洲银行和美资投行有天生的体质差别。总结1929年华尔街股市危机的教训,美国通过法律,要求银行将主要为存贷款的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行业务严格分离,从此美国的银行分成了单一业务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80年代以后,在全球化和并购潮的背景下,美国放松了相关法律限制,但业务相互交叉,仍然有不小的障碍。相比之下,欧洲一直允许银行从事混业经营,这虽然增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但无疑培养了更多的全能选手。在比赛里,技术全面有时候就是一锤定音的决胜因素。
德意志银行就是这样的选手,而拿下神华投行大单就是对全能优势的奖赏。
投行是做什么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投资人讲一个所承销企业的故事,好的投行能讲一个动听的故事,而神华的故事并不好讲。
在目前国际市场普遍认为煤价已见顶的情况下,如果把神华描述成一家纯粹的煤炭企业,对资本市场显然没有多大吸引力。“要使投资者理解为什么神华要拥有铁路、港口等资本密集型的资产,并且理解这些资产对神华不但不是负担,反而是优势。”张红力对记者如此回忆。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却苦于运力不足,许多地方“产得出,运不走,卖不掉”。神华能源作为一家煤电一体化能源公司,拥有铁路、港口和电厂,可以有效突破运输上的瓶颈,成为煤炭领域真正的王者。
从2002年开始,德银开始为神华许多项目提供商业贷款,双方早已是休戚与共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由于熟悉神华的整个管理团队,对其建设项目、主要经营业务了熟于心,德银在策划上市方案时候游刃有余,因此在“选秀”中被神华一眼相中,成为主承销商。
“参加选秀的都是一流投行,但无疑我们对它(神华)更加了解。”张红力坦言。
2005年6月,神华能源在香港IPO,以约10倍市盈率估值定价。BHP、英美资源这样的全球的同业巨头,平均市盈率也只有9.9倍,兖煤在内的亚洲煤炭公司市盈率则更低,平均仅为7.7。经过德意志银行的“妙手”包装,成功地使神华能源与全球顶尖的资源公司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沽值,超越其亚洲同行的30%。
【新职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