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聚焦五月金融数据 货币信贷增速持续加快 [打印本页]

作者: F45566    时间: 2011-5-29 04:43     标题: 聚焦五月金融数据 货币信贷增速持续加快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货币信贷增速持续加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9.1%,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6%。
5月末,M2余额31.67万亿元,同比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比上月快0.1个百分点。“宽货币”局面进一步发展。
2005年8月至今,M2已经7个月在18%以上高位运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5月份M2再次突破19%,主要是因为贸易顺差快速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大量投放,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局面。
5月份金融统计数据中,M2、狭义货币M1、信贷增速等多项指标均超过4月份。其中,M1余额10.92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 3.6个百分点,比上月末快1.5个百分点。金融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信贷增长加快带来的企业活期存款增多,从而带动M1上升。
同时,人民币各项贷款仍然增加较多。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比上月末快0.4个百分点,增速创2004年7月以来新高。
不过,5月份信贷新增量已是连续第3个月下降。5月份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094亿元,同比多增1005亿元。比4月份的3172亿元下降1078亿元。从结构上看,新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663亿元,同比多增222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减少192亿元,同比少增297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360亿元,同比多增72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明显减缓。5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其中,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5 月份居民储蓄增加122亿元,同比少增638亿元,是2001年8月份以来最小的月增加额。央行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尤其是5月份,由于股市上涨较快、成交量较大,分流了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增幅明显减缓。
升值与加息 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坚定了市场对央行将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的预期:
5月广义货币M2增长达到19.1%,信贷增速更是创出22个月来的新高,加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30%,物价走势温和而坚定的上扬……这一系列数据都指向高位运行的经济,宽货币宽信贷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央行4月28日提高贷款利率的效果几近无迹可循。
如何从根源上尽快控制过高增长的投资和信贷,成为摆在央行等宏观调控部门面前的头等大事,而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升值和加息这些紧缩措施,一个都不能少。
信贷:加息效应尚未显现
央行4月28日提高贷款利率后,最新出炉的信贷数据显然没有体现多少加息的效应。
专家认为,虽然从环比看实际增长额下降了1000亿元,但是,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中长期,而且1-5月每月贷款都同比多增的趋势没有得到扭转。因此,5月份的信贷增长无论总量和结构上,还没有实现央行的意图。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认为,完成股改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约束大为减轻,追求最大限度的股本回报导致了商业银行深层次的放贷冲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流动性过剩对银行资金运用带来压力。两者结合后,今年以来信贷增长便突飞猛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放贷款比较厉害的是资本充足率达标的上市银行,这使得传统的对冲工具央行票据面临挑战。针对流动性在不同银行之间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应该进行结构性紧缩。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师林朝晖认为,每季度末都是信贷投放的高峰,6月份又是一个信贷投放的高峰期,所以6月份数据出来之前央行还会继续观察,采取窗口指导、定向票据、常规操作等方式,来看控制信贷的效果。不排除6月份后如果信贷还是控制不了会祭出动准备金率等重量级工具。
不过巴曙松预计,到6月份信贷数据可能就下来了。这是因为,现在商业银行的行为模式往往是上半年多贷、下半年少贷。他认为,今年面临的情况与2004年很接近。2004年上半年信贷投放比较快,但经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后,到了年底信贷的月度增长降到很低水平。
他预计,全年信贷将达到3.1万亿元,超过央行年初制定的2.5万亿元的目标。
宽货币局面进一步发展
根据海关日前公布的数据,5月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30亿美元,成不断走高之势;与之对应的,就是为对冲大量外汇占款而带来的M2增速居高不下,即宽货币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专家们认为,19.1%的增速对于15%的目标而言太高了,这说明货币政策目前依然比较宽松,如果6月份这些指标还比较高的话,央行应该加息。
升值与加息一个都不能少
面对宽货币宽信贷局面的进一步发展,巴曙松称,需要创新对冲流动性的工具,仅仅依靠央行票据可能效果有限。可以将包括加息在内手段与央行票据结合起来。
哈继铭更是鲜明表示,前期的调控政策效果还不很明显,货币政策还有必要进一步紧缩。问题的根本在于外贸顺差比较大,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外资流入导致的资金面宽松。如果上半年经济金融指标出来还是很高的话,应该会有进一步调控政策,包括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加快升值幅度等。而且,通货膨胀有所上扬缓解了因利率上涨可能导致通货紧缩的担忧。他认为,利率提高和货币市场利率都有必要提高,要更加重视市场利率提高和存款利率提高。否则,如果市场利率不提高,企业又可以通过票据贴现和短期融资券来规避贷款利率的提高。
他还表示,目前对升值有一定的担忧,但也要看到,人民币从去年到现在有一定升值但顺差依然很大。一个原因是周边国家的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比人民币要大一些,所以人民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还是贬值的。因此,加快升值对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都是有利的,也会降低未来的经济风险。(中证网)
资本市场将担当货币调控助力器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黄宪奇
嘉宾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孙建平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 魏 琦
央行昨日公布的5月份金融运行数据显示,当前货币环境持续宽松,贷款增长过快的势头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业内人士认为,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分流当前过剩流动性十分必要。如此,贷款多增则不致引发央行过度紧缩政策。
流动性过剩中短期难明显改观
主持人:从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看,5月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依然较快,那么造成这种“宽货币”态势的原因何在?
孙建平:目前“宽货币”格局得以持续主要受外汇占款和贷款推动,5月份贸易顺差再度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30亿美元;预计人民币升值及其预期、外资投资国内实业和股市的准入放开可能使得资本项目也保持较高顺差,双顺差继续助推外汇占款,而美元做市商在缓解双顺差方面的贡献甚微,所以同以往一样,外汇占款依然是国内货币投放过快的主要原因。大约从2001年开始,持续扩张的货币政策既支持了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也创造了大量流动性,尽管这一过程在 2004年第二季度开始的宏观调控中曾被打断,但总体上货币持续扩张态势没有改变。因此,长达4年的货币扩张所酿造出来的过度流动性在未来的中期内可能都很难被完全回收,除非央行采取持续的、严厉的、超常规的紧缩政策,但是,由于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和中国央行缺乏独立性的地位限制,本人认为,这种悲观预期很难实现。
贷款增长放缓信号尚待明确
主持人:5月份新增贷款2094亿元,同4月相比下降1078亿元,这是否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贷款增长正在受到了抑制?
魏琦:从5月份的数据来看,虽然人民币贷款增长速度继续攀高到16%,但这与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有关,而从贷款增加额的情况来看,贷款增长实际上已经较前几个月出现了一定的放缓迹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民币贷款月度增加额方面,5月份的月度增加额为2094亿元,虽较去年同期有较明显增加,但已经在3、4月份基础上出现了连续的回落;二是从人民币贷款月度增加额同比多增的情况来看,5月份同比多增1005亿元,同样在3、4月份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回落。
孙建平:尽管5月份新增贷款环比有所下降,但其究竟受五一长假休息的影响有多大,目前仍不得而知。如果增加7个工作日,新增贷款会如何表现?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带动贷款快速增长的主要根源———票据融资受到了抑制,当月票据融资同比竟然减少了192亿元,而4月份票据融资还高达892亿元,这显然应该归功于央行前期及时清理票据和加强窗口指导。
不致引发过度紧缩政策
主持人:今年以来货币信贷高增的势头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遏制,央行前期的紧缩政策也似乎并没有产生足够的效应。那么,5月份的金融数据是否可能导致央行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措施,例如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者上调基准利率呢?
魏琦:这种可能性并不大。首先,央行定向票据的发行具有对其他紧缩政策的替代作用。6月14日,央行再次向部分商业银行发行了1000亿元的一年期定向票据,目标直指信贷增加较快的商业银行,粗略计算,这又相当于一次性提高准备金率0.32个百分点,这应该是直接针对5月份信贷增加较快这一现象的;也是继5月17日之后央行第二次通过发行定向票据的措施来进行调控,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央行将更倾向于采取定向票据等针对性和可控性更强的措施,来调控货币信贷的增长,而非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利率等全局性的措施。在央行发行定向票据之后,其他措施近期出台的可能性已经大大下降。
其次,央行窗口指导、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以及第一次发行定向票据都是在四月底之后采取的措施,距今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政策措施效应的发挥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现阶段应该还处于政策观察期,央行应不会急于出台新的措施。
孙建平:有关财经媒体此前称四大国有银行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72亿元,比4月份减少约500亿元,若此消息属实,则表明贷款开闸的主要龙头已经被管制住了,这有利于事态朝避免央行使用更为严厉的二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等调控政策。由于5月贷款数据有好有坏,而且还有五一长假的影响,所以继续观察6 -7月的投资和贷款数据显得很必要。
资本市场成货币调控助力器
主持人:新股发行和再融资已于近期重启,新券发行速度也明显出现加快迹象。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压力是否会有一定程度缓解?
孙建平: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来自资金面的利好数据是5月储蓄存款急速分流股市,5月居民储蓄存款仅仅增加了122亿元,这是自2001年8月以来最小的单月增长数据。5月存差增速也明显比前期放缓,这里面既有贷款增加较快,坏账核销等抵扣项金额小(预计约900亿元),同时也验证了储蓄存款快速分流。储蓄资金分流资本市场,既有利于降低银行业风险,又有助于改善“间接融资强大、直接融资弱小”的不良金融格局,同时也能刺激股市资源配置、控制权、投融资、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等功能的强化。
魏琦:尽管近期欧洲升息,国内5月份宏观数据据传依然强劲,但我们认为,近期出台全局性的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货币政策存在时滞问题,需要更长的观察期。第二,新股发行引起流动性变动,减少了流动性过于充裕的压力。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