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胡祖六、宋国青解析通货膨胀
[打印本页]
作者:
think
时间:
2011-5-29 04:51
标题:
胡祖六、宋国青解析通货膨胀
最新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是1-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仅仅上升了1.2%,而普通人从房价、油价、肉菜、白糖等的日常感受中觉得物价上涨较大。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而这,更多地指向通货紧缩。
中国经济究竟是通胀还是通缩?这幅图景背后,是怎样的力量在驱动?政府可能选择的宏观经济对策又是什么?
本报分别采访了清华大学教授、美国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
记者:您如何判断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胡祖六:我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面临比较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从各种金融指标和各种经济实体的运行指标来看,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一季度 GDP增速高达10.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30%,新增贷款1.26万亿元。经济理论和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当信贷供应扩张非常快的时候,或迟或早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
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要素投入的迅猛增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生产率的增长对GDP的贡献相对较低。传统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是固定投资的主体,对价格不断上扬的进口原材料和石化能源依存度很高。这种增长模式更易使通胀压力抬头。
而且,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整体经济环境,都比较容易滋生通胀。目前全球每一个主要经济体或多或少都面临通胀的压力。
宋国青:在我看来,目前中国经济有通胀倾向,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5月份价格的环比增长很快。
记者:您认为产生通货膨胀压力或者倾向的根源是什么?
胡祖六:根源在于整个经济的流动性过于充足,国际收支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的双盈余导致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入过多,因为央行要通过发放基础货币来平衡外资的流入。
中国GDP在2006年一季度的增长率为10.2%,各主要板块———固定投资、净出口与消费———都表现了强劲势头。但1-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仅仅上升了1.2%,可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各种原材料价格在涨,国际油价在上涨,而中国的成品油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这些因素是否反映到 CPI中去了?近年来中国教育、医疗等服务价格的上涨,以及房地产价格上涨所隐含的租金成本上升,是否在CPI中有所体现?即使按CPI度量的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能继续保持稳定,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膨胀的风险还是不可低估。
不论起因是什么,通货膨胀都表现为流动性过于充足,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问题。
宋国青:货币供应量增长快,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利率偏低。我说的这个利率低,主要是指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提高的幅度也不大。
记者:如果是货币问题,为什么央行不能少发钞票?
胡祖六:这是由汇率的不灵活性决定的。由于汇率不灵活,央行只能被动地买入外汇、抛出人民币。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呼吁人民币要与美元脱钩,就是因为这个重要因素。我们现在还无法独立自主地执行货币政策。由于对固定汇率的执著,货币政策并不能运用自如,从而削弱了央行对货币供应与总信贷的控制调节能力。
宋国青:现在为什么货币多?因为贷款需求大。这主要还是利率的问题。利率低了,大家都想贷款,所以贷款需求就大。继续提高利率,不仅对抑制房地产,对于抑制其它方面的需求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记者:今年从4月24日开始,国家发改委相继推出了水泥、电解铝、焦炭、铁合金等四个行业的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严格市场准入,遏制产能过剩。如果是产能过剩,那么应该是供大于求,导致原材料价格下跌。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价格不断攀升,这如何理解?
胡祖六:所以说,我并不同意“产能过剩”。现在需求这么强,经济增长这么快,怎么会出现产能过剩呢?当然具体到某个行业或者某种产品有可能过剩,但这并不能影响全局。我们说的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并非某种单一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化。
只有市场价格才能作为信号指导资源的分配,政府是不可能知道到底哪种产品或产能是否过剩的。这是中国选择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比如说,几年前说电力供应过剩,但是不到两年,马上就出现了电荒。所以说,过不过剩,这件事只能市场来决定。所谓的“产能过剩”,归根结底是过度投资形成的。除了地方政府追求政绩而产生的投资冲动,过多的流动性与过低的资本成本是导致固定投资过快的根本原因。
由于担心未来可能的“产能过剩”引发通缩,而未能及时收紧货币政策,就可能更加刺激投资,某些行业甚至可能产生投资泡沫,加剧“产能过剩”的风险。因此,抑制总体经济过热与防止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并不矛盾。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混淆的认识,指望产业政策来引导资本流向,甚至以为产业政策可以从根本上替代反周期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事实上,中国的电力与钢铁等行业历来受政府计划和产业政策的影响最大,但也最常经历交替出现的短缺或过剩。这种行政手段的做法往往会给经济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宏观经济政策只能调整总需求,不能对具体的行业进行控制,这样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宋国青:有两套逻辑。简单地说,一套是政府灵、市场不灵;市场是不会调节供需的,而政府是会调节供需的。另一套则与之相反,市场灵、政府不灵。关键就看你信仰哪套逻辑了。对于资源类产品的管理,我认为应该放开价格。
记者:近来,央行出台了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性政策,这些政策是否能有效抑制总需求?
胡祖六:这肯定会对缓解目前的经济过热有帮助。具体的政策效果大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由于正常的时滞性,可能至少要一至两个季度才能体现出来。货币政策是针对总需求的,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行业供需失衡问题。
央行最近的加息行动不应视为孤立的,更不能视为最后一招。中国在可预见的期间(12-18个月),至少还有100-150个基点的升息空间。
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是保证央行调整利率和有效抑制信贷膨胀的前提,而且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助于缓和国际市场能源与原材料价格飙升给中国带来的进口通胀压力。
另外,中国政府应果断地减少财政赤字。很多投资都是地方政府进行的,而政府投资很多都是低效率的。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政府是有巨大空间和机会大规模压缩低效率的资本性支出,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建设。政府的投入应该集中在环保投资与社会支出,包括基本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以及救济低收入贫困人口等。在目前总需求强劲,固定投资尤其过旺,财政政策客观上加剧了经济过热的风险。
宋国青:说到调整利率,我们看到的是贷款利率在上涨,而存款利率却没有上涨。这是在人为的扩大存贷款利差。目前,中国的真实利率远低于其他主要国家。虽然当前的消费价格指数比较低,但这是不合理的。社会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也是比较高的。
我认为目前提高利率应该提高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不动,单边提高贷款利率,结果不知道是解决的问题多,还是引起的问题多。合适的存款利率是保持宏观经济平衡和提高微观经济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杠杆,人为增大银行存贷款利差会导致很多方面的歪曲——比如说有贷款需求的人不从银行贷款了,到黑市上去借款;大家都不把钱存到银行,而是拿着钱到处去投资。现在总说投资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我看原因之一就是你把存款利率压得太低。利率偏低导致存房、存货的机会成本偏低和存货量增加,推升了住房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如果存款利率提高一些,大家把钱存入银行,不就平衡了吗?
对提高存款利率的一个担心是,中国提高存款利率后容易引起更多的套汇热钱进入。这个情况是可能的,但在数量上问题不大。
记者:一种观点是,调高贷款利率可能会使已经买上房的人因为还不起贷款而失去房子。
胡祖六:利率的变化当然会为金融机构及其借贷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果央行如此小幅度的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58%上调到 5.85%),就导致大规模的房贷违约或拖欠,这只说明房贷本身的质量一开始就有问题。从审慎角度来看,那些一加息就面临还贷问题的借贷者或许根本就不应该获得贷款。
当然,低收入阶层也需要至少住得起低档房屋,但这是一个消除贫困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这类问题在短期内只能靠某种财政补贴、救济等转移支付手段来解决。从长期而言,只能靠持续的经济增长才能消除贫因,不应该与贷币政策混淆起来。即使从关心照顾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角度来考虑,也必须充分地认识通货膨胀的风险,因为通胀会使老百姓的真实收入水平下降,而低收入者将首当其冲,所以我认为,反通胀是央行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
胡祖六
■中国经济已经面临比较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由于汇率不灵活,央行只能被动地买入外汇、抛出人民币。我们现在还无法独立自主地执行货币政策
■我并不同意“产能过剩”。现在需求这么强,经济增长这么快,怎么会出现产能过剩呢?
■央行最近的加息行动不应视为孤立的,更不能视为最后一招
宋国青
■目前中国经济有通胀倾向
■为什么货币多?因为贷款需求大。利率低了,大家都想贷款,所以贷款需求就大。
■有两套逻辑。简单地说,一套是政府灵、市场不灵;市场是不会调节供需的,而政府是会调节供需的。另一套则与之相反,关键就看你信仰哪套逻辑了。
■存款利率不动,单边提高贷款利率,结果不知道是解决的问题多,还是引起的问题多。
■链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1-5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4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投资12015亿元,增长20.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658亿元,增长21.8%。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2718亿元,同比增长22.7%;地方项目投资22726亿元,增长31.3%。
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26亿元、11021亿元和141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3%、33.5%和27.8%。
■名词
CPI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政府往往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