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央企高管海选三年故事 外来的和尚会念央企的经
[打印本页]
作者:
ningning1984
时间:
2011-5-29 05:14
标题:
央企高管海选三年故事 外来的和尚会念央企的经
韩本毅是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的副总裁,主管资本运作。三年前,在国资委首次在全球范围内为央企招聘高管时,他击败120余名竞争者最终胜出。
韩本毅还记得当时的情形——也许是太紧张了,他完全没有认出,面试他的考官中有
几位显赫人物:时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史美伦、现任高盛高华研究部主管的许小年和华源集团老总周玉成。
韩本毅是三年中成功获聘央企高管的50人之一。一场前所未有的国企改革试验从那时起拉开了序幕。三年中,是他们改变了央企,还是央企改变了这些外来人?此时,一场更大规模的国资委全球招聘正在展开,这一次,央企提供的职位总数是26个。
外来的“和尚”
王斌参加了2004年国资委第二批央企高管海选。他现在担任中国诚通集团(以下简称诚通)副总裁。1960年出生的王斌博士学历,曾历任中国证监会处长、北京证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即便如此,在报名参加央企高管海选时,王斌仍然觉得心里没底儿:“我想这种招聘会不会都是内定好了人选的。”
一年半以后,这位诚通副总裁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根本没有一丁点儿作弊、走后门的可能。”
整个招聘过程是:企业提出要求要人;国资委发布公告招人;中组部负责出题考人;多人组成的面试组选人;最后,央企接收人。
在这个过程中,国资委主导着整个招聘流程。面试组通常由8到9人组成,除了用人单位的老总外,还包括中组部官员、国资委官员以及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甚至心理专家。
王斌说,到达面试地点的考官和面试者,一律被要求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关闭手机并统一寄存。直到这时,面试官与应聘者才第一次面对面。“所以,完全不可能提前搞定面试官,不可能作弊。”
除担任主考官的用人单位算两票外,其余考官每人算一票。所以,就算认识其中的两三名考官,也无法保证你胜出。“面试结束后,国资委的官员会亲自送你出门,目送你远离面试地点他才回去。所以,事后也不可能作弊。”王斌说。
1965年出生的韩本毅是经济学硕士。在参加国资委招聘时,他身兼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等多个职务。
“我当时在西安工作,国资委的人、通用集团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我报名只是想试试,”韩说,“后来一路下来,确实感觉整个招聘过程非常公正。”
韩本毅说,直到他到通用集团正式报到时,才第一次和他们的董事长握手。他后来听说,和他同时进入面试的人中,有一位还是董事长的同学。
不过,对于招聘结果,外界仍然质疑,国资委号称欢迎海外人才、面向全球招聘,但迄今为止不仅没有一个海外人士获聘,不少企业的最终人选仍是与本企业同一系统的“内部人”。
王斌说:“这并不是程序不公正、或内定人选等等搞猫腻造成的,而是央企的实际需要导致的结果。”
当时招聘笔试中有一道题目大意是:如果你所在集团下面的一家子企业,在改制时发生了职工不满改制结果、闹事的局面,集团派你去处理,你会怎么做?
这种对国企负责人而言司空见惯的问题,却难住了海外人士。有一位应聘者的回答是:这种情况不应该我们管啊,我会让职工去找工会。
“只要保证程序是绝对公正公平的,就应该承认这个结果,”韩本毅说,“欢迎外部人没问题,但同时也不应对内部人有歧视。虽然有些入选的内部人确实和企业有些渊源,但他们也确实是在考核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因为他们对企业的情况最了解。”
央企的经
“很多国企内部环境很复杂,派别林立,我开始担心碰到这种局面不好处理。”还好,王斌的这个担心也没有发生,“诚通的领导班子非常团结,我刚来时,马总(指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就跟我说,‘我希望你给企业带来新的东西,而不是被企业同化’。”
诚通选定王斌,是需要王斌从前在证券公司从事资本运营的经历和能力。因为,以传统的物流、贸易分销生意起家的诚通,正在酝酿集团的战略转型——从产业经营型企业,向资本运营型企业的转型。
2005年6月,诚通成为国资委指定的资产经营试点公司,以后将承接国资委划拨的其他央企辅业资产或不良资产进行运作。
“这对诚通意义非凡”,王斌说,随后托管普天等几家央企的部分资产、重组华源的谈判等等,“在这些事情上,我都尽我所能,发挥了我的专长。”
所以,王斌在诚通的日子“总的来说,是不错的”,但是,“诚实地说,内心还是有一点遗憾。”
王斌的遗憾在于,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并没有最充分地发挥和体现出来。“领导把一些工作交给我分管,比如贸易分销等等,这是我以前并不熟悉的领域。我很愿意去学习这方面的新知识,”王斌说,“但同时,我并不想丢弃和荒废我最擅长的事情。”
王举例说,他之前在证券公司从事的业务,收益都是以“千万元”为单位的,而在以物流为主要收入的诚通,他必须开始习惯,业务收入都是以“元”为单位的。
王斌放弃从前在证券公司的高收入来到诚通,就是看中了央企更大的平台,他希望能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但目前看来,这个空间还需要慢慢发展和拓展。”他说。
从市场上招聘人才,薪酬要向市场看齐。李荣融曾承诺,外来者的年薪可以考虑相对接近于市场价。不过,王斌和其他应聘者一样,都拒绝向企业开出高价薪水,表示只领取公司正常标准的薪酬。
“原因很简单,你一个刚来的人,什么工作都还没做,就拿集团最高的薪水,这不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了吗?还是先做事。”韩本毅说。
在国资委过去三年的招聘中,只有2004年参加招聘的杨建国最终没有通过试用期考核。他被聘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副总经理,一年后被免去副总裁的职务,在集团培训中心任职。
杨建国为什么没有通过试用期?中储粮内部人士称,“原因很多很复杂”;杨本人在电话里也拒绝对记者细谈此事。
另有接近人士说:“这正是招聘结果为内部人的弊端之一。”
杨建国原是中储粮集团下属分公司的负责人,通过国资委的公开招聘后,一跃而成为集团的副总裁。这等于是在集团内部破格连升好几级,杨以前的一些集团领导,一下子都变成了杨的下属,而杨也必须面对管理自己从前领导的局面。杨本人的工作因此开展不力。
“我相信经过那么严格的考核程序选出来的人,能力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央企担任领导,只有一方面的能力肯定是不够的。”这位人士说。
这些“空降兵”如何与央企的传统用人机制融合,也是一个未决的难题。国资委对他们的聘任期为三年。
虽然说三年期满,不能通过考核不再续约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一位现在央企任职的应聘者说,这些招聘的人,都是从体制内出来,脱离了原单位而进入央企任职的,“如果只有我们这些人是聘任制,而企业的其他人、我们的下属都是‘铁饭碗’,我们做不好可以走人,他们做不好却不会丢了工作,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国资委的算盘
据知情者透露,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最近在与经济学家吴敬琏谈及央企高管海选时,曾明确表示,他对已经招来的50个人很满意,“这些人上岗后,企业反映普遍好。”
然而,这场央企高管海选试验一开始就饱受争议。外界质疑最多的是,企业高管应该董事会任命,国资委出面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对此,李荣融曾在多个场合解释说,中央企业中,绝大部分还是按照企业法登记。企业法规定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是经营者,所以总经理由上级领导机关任命。如果按照公司法,那就是要由相应的董事会来选聘总经理。
但是在央企内部人士看来,国资委招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内部要提拔任命一个关键岗位的人有方方面面的很微妙的问题,在企业内部你根本搞不定。”一位不愿具名的央企高管说。
一位通过应聘任职央企的人士也说,目前的国企体制,导致企业用人难免会有局限性,企业领导的个人偏好和主观性会比较强,很难做到超脱和客观公正,而国资委来招人,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对国企高管实行公开招聘始于2001年,主导者是中组部。2人从200多报名者中胜出,坐上了神华集团副总经理职位。
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国企高管仍未摆脱传统的选拔和管理体制,大部分国企负责人不是职业化的企业家,而是享有一定行政级别的行政官员。
李荣融的看法是,中国企业需要国际化,一定要学会世界资源的配置,逐步优化人才来源。“谁能把资源组合得更好,就应该接纳他”。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说,全球招聘的方式可以改善目前央企的领导层结构,这些人进来会给央企的领导力带来新鲜的东西。
从过去三批招聘的方向来看,经营管理人才和会计师是央企提供最多的职位,这或许反映了央企国际化的需要。王斌说,央企高管超过1500人,如果有300人为外来人,就能为央企带来真正的变化。
在王志钢看来,全球招聘的另一层用意是,它帮助国资委建立了一个“人才储备池”。国资委要在央企全面建设规范的董事会,要选择代表出资人意志的优秀的外部董事进入董事会,而这种每年坚持的公开招聘方式,让国资委选择外部董事时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