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投资主宰本轮景气周期 双顺差改变至少还需两年
[打印本页]
作者:
President1988
时间:
2011-5-29 11:13
标题:
投资主宰本轮景气周期 双顺差改变至少还需两年
展望2007年我国的经济大势,固定资产投资走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驾已占我国GDP总量逾45%的“马车”究竟如何“奔跑”,不仅将决定明年GDP的增速,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PPI和CPI的运行态势。让人困惑的是,站在眼下这一时点观察,这驾“马车”的速度最具有不确定性。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投资的景气状况将主宰本轮经济景气周期的命运。
反弹还是低迷?
于2002年下半年带动我国经济冲出“谷底”的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历了四年半的迅猛增长之后,仍存在“高歌猛进”的冲动。
一些专家指出,明年上半年投资大幅反弹的“阴云”正在积聚:地方政府GDP增长政绩评价体系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成为投资反弹的机制、体制因素;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流动性泛滥成为常态,这为投资反弹提供了充足的货币条件;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以利差收益为主高度依赖贷款规模的经营模式在资本金充足后更具放贷偏好。以上三种因素的“合流”,随时可能掀起类似于2004年上半年那样波澜壮阔的投资反弹。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些专家指出,几年来兴建的项目,多数已经开始释放产能,2007年将形成产能释放的高峰。价格即将回落的预期,正在迫使市场化运作、受利润牵引的投资的退缩。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相关数据的印证:
截至2005年11月底,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1%。但是截至今年11月底,这一指标已经回落到仅增长3.7%。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代表着未来的投资需求,是投资运行趋势的先行性指标。它的回落意味深长,或许预示着本轮经济景气周期面临转折?
雾中的房地产
浏览近期的媒体可以看到,不少专家不愿对明年的投资增幅贸然做出言之凿凿的判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投资领域的一个重要产业--房地产业的走向至今仍在“云遮雾罩”之中。
回顾本轮经济景气周期的运行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出,有两大动力带动我国经济步入高速增长:一是加入WTO拓展的国际市场需求,二是以轿车和住宅为标志性商品的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其中带动力最为强大的是房地产业。
目前房地产投资已占城镇投资的逾20%,加上与之配套的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再加上由这两者引发的对能源、原材料、运力等的投资,所占比重可能翻番。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已进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的阶段,房地产投资的走向牵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全局。
然而,尽管调控房地产的举措频频出台,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投资增幅仍在高位运行,商品房价格涨幅依然较大。更重要的是,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出现了市场表现与政策设计初衷相背离的现象。这究竟是政策设计有问题,还是执行有问题呢?
有专家指出,当前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正在从东部沿海及特大城市向内地二线城市转移;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银行资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增长幅度更快。房地产泡沫越大,埋下的隐患也越大。
房地产投资走向是整个投资趋势的“晴雨表”。如何让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是明年投资调控的重中之重,正在考验政府的智慧。
未雨绸缪 多备预案
由于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走向具有多种可能性,许多专家建议,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可能性的调控预案。
对于抑制明年年初可能出现的盲目的投资冲动,最好的政策选择仍然是严格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并继续以提高技术、节能、环境标准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一些专家指出,应对可能恶化的产能过剩,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主要依靠市场优胜劣汰的同时,应依法关闭一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要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按照市场原则,以资产、资源为纽带,鼓励一些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
观察人士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拐点”可能在2007年年中或下半年“若隐若现”。那时,要有切实措施拓展投资的新领域,尽可能延长经济景气状况。
拓展投资新领域的重点是消化产能而又不增加“同质”产能的领域。显而易见的是,政府应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央政府投资应更多地用于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更多地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还要增加城镇经济适用房的供给,特别是增加廉租屋的供给。
目前,我国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关键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其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装备主要依赖进口,9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大部分轿车制造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印刷设备依赖进口。近几年每年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近2000亿美元。因此,增加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也是拓展投资新领域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变双顺差至少还需两年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一些研究机构预测,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仍会保持增长趋势。我国经济仍将在货币流动性、外贸顺差等方面遭受多重压力,明年将如何调整国际收支失衡?
专家认为,明年顺差规模不会明显减小,但顺差规模增长的幅度将会减小;顺差的持续扩大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他们表示,需通过综合性政策措施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逐步缩小顺差。
明年贸易顺差增幅将下降
记者:请问,明年的顺差是否仍将像今年一样继续较大幅度增加?
樊纲:今年年底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达到GDP的7%,我国的经常项目顺差达到GDP的7%,而且这种趋势还没有逆转的迹象。因此明年出口还会继续强劲,进口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估计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到后年,不过增长的幅度会逐年放缓。外汇储备增长何时结束是值得研究的大问题。
高善文:明年的顺差还会持续,不过增长的速度会放缓,预计今年的顺差会在1700亿美元,明年这个数字可能会扩大到2000亿美元,而这种现象的持续很有可能还会导致明年汇率4%左右的升值。
顺差过大加剧外部市场风险
记者: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最直接的就是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请问,这还会给经济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樊纲:从外部来看,巨额外汇储备风险来自美元的大幅贬值的担忧,在有管理的浮动体制下,尽管我们对于欧元也大幅贬值,但美元资产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损失,这种策略可能导致中国对欧元区的外贸顺差大幅增长,新的不平衡又会出现,从而加剧了外部市场的风险,这是需要提高警惕的。
余永定: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单项产品的出口增长,会使中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从而造成资源的错配。又由于双顺差造成外汇储备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将受到美国经济调整的冲击,如果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将遭受严重损失。这样一来,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将会致使中国经济越来越成为美国经济的“人质”。
高善文:外贸顺差的持续扩大使人民币在较长时期内承受着很大的升值压力,而且导致各种资产价格的重估。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如煤炭,基础设施等行业,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市场还不规范,一旦本币升值将会使这些产业资本缩水,造成很大的冲击。
小幅多次升值成本被低估
记者:从外部看,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下一步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有效的解决?
樊纲:当前顺差的问题更多的是由于美元发放过多的问题,是美国的问题。近期内我们也不愿人民币大幅升值,这样会对国内就业造成大的冲击。但我们可以在劳动成本上做文章,如普及农民工社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口成本过低的矛盾,目前,农民工社保的覆盖率很低,社保体系是地方化的,不能在全国流动,因此,与其调整汇率,不如扩大社保范围,而且还能提高劳动成本,增加农民工收入。这样既有利于解决社会差距过大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外部不平衡的问题,一箭双雕。
余永定:调整国际收支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实施过程必须小心谨慎。这需要一揽子的政策措施,与从紧的货币政策比,不如实行积极的财政支出:比如,增加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以及教育体系的公共支出,以降低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降低储蓄率;通过财政和法律的手段减少城乡差距;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投融资体系改革,使国内储蓄能顺利转化为投资;制止地方政府把FDI的引入状况作为政绩的考核标准等等。当然,人民币应该升值,这是调整不平衡最直接的办法。现在我们有可能高估了一次性大幅升值的风险,低估了小幅度多次升值的成本。
高善文:明年的经济政策还将保持一贯性,人民币的升值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渐进的,因而不会对经济造成大的影响。要解决顺差的问题必须从扩大内需着手。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减少政府的直接调控,让市场自行调节。
目前财政政策还有一定的施展空间,中央财政还有适当的节余,而且可以积极的运用这部分顺差。把这些资金多投向教育,医疗,基建,社保等行业,积极促进上述行业的完善发展,做到藏汇于民。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流动性过剩,另外还可以间接刺激居民的消费倾向。政策的配合是长期的,扩大内需也要慢慢来,现在只是有些经济过热,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当然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一定的时滞,我认为要改变双顺差的现状至少还需要两年的时间。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