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央企最大重组案收官在即 华润高层悉数入主华源
[打印本页]
作者:
tianxin
时间:
2011-5-29 11:51
标题:
央企最大重组案收官在即 华润高层悉数入主华源
华润重组华源——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企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几经曲折之后终于行将收官。
日前,重组方案及未来产业发展思路已报国务院国资委:隶属央企的华润集团与注册于境外、与在国内直接投资领域浸淫多年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鼎晖投资,将各自出资50亿元、20亿元,分别在重组后的新华源集团持股70%和30%。
上述上报方案中,亦有重大人事安排,华润最高层悉数入主:华源集团董事长将由华润集团董事长陈新华兼任,副董事长由华润集团总经理宋林兼任;总经理由华润集团副总裁乔世波担纲,副总经理则由华润集团董事阎飚出任。
同时,华源集团创始人、年逾六旬的原董事长周玉成将彻底退出;去年9月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全球招聘”中胜出并获任华源集团总裁的张杰,则安排改任集团副总裁。
依照资产整合设计,华源集团除了保留纺织、医药类两大资产,其余将全部出售。华润集团现有的医药类资产将并入华源,后者原有的纺织类资产则将并入华润。
眼下,国务院国资委正在审定上述整体方案,预计将于10月底公布正式方案。届时,不排除局部细节调整的可能。
自2005年9月因银行逼债而导致“华源风波”以来,围绕着这家地处上海、总资产近600亿元、旗下拥有七家上市公司的央企巨头的重组与解救,各方相继登场,角逐一度激化;其间既有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也有重组方内部的较量,更有被重组者自身利益的微妙权衡。
而今这一切即将画上句号,但两大央企之间的真正整合才刚刚开始。全新的“华润-华源”组合将拥有近2000亿元的总资产,它最终能否实现各方意志,远未到定论的时候。
重组变局
华源重组早在2005年初即已启动。当时的华源集团,已陷入多年并购扩张而带来的困境,负债高企而效益低下。
最初的方案由上海方面提交,拟将上海市国资委实际持有的上海医药集团控股权转予华源集团,以此换取上海政府对华源集团的控股权,令华源由央企转为上海市企业。
这一方案未能得到国务院国资委同意。后者期望以自身资源增持华源,在进一步加强企业控制权的基础上重组华源。
2005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在全球范围张榜招聘华源集团总裁,并对入围者组织了一次严格的考试。原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参加了这次考试,他在笔试中建议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导华源重组,因为“中央本应比上海拥有更多的资源”。
四个月后,44岁的张杰被任命为华源集团总裁,初步实现国务院国资委主导重组的意图。几乎与此同时,上海方面突然“发难”——当地数家银行纷纷催讨贷款。华源集团贷款超过40亿元,而“华源系”整体贷款规模高达250亿元。一时间,一场“华源危机”爆发。
但是,国务院国资委重组立场坚定。2005年11月,决定由其“钦定”的央企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平台——中国诚通控股公司出面,重组风波之中的华源,在国资委的安排下,诚通拟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50亿元进行重组,并为此拉出了300多人的队伍对华源作尽职调查。
接近华源高层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华源对诚通出马并不排斥;因为诚通虽被列为央企资产运营试点平台,但其总资产不足百亿元,且主业向来是物流,并无经营纺织、医药的资质。在华源高层看来,所谓诚通重组,只是“拿钱进来”,之后还得依赖华源的原班管理团队。
不过,出自对于潜在风险的顾虑,国开行贷款迟迟未有落实,诚通被迫于今年春节前夕出局。事实上,国开行认为,向诚通贷款以重组华源,与直接贷款给华源并无本质不同,关键是对诚通及华源均不看好。
华润出场
2006年春节刚过,国务院国资委临阵换将,华润出场。
知情人透露,华源曾在2005年初与华润接触,欲将旗下纺织类资产售予华润,将华源“瘦身”为纯粹的医药集团。然而,第一次接触无果而终。
当去年9月“华源危机”爆发后,华润曾主动透出重组之意,但此时的华源高层已在为诚通的入主而作准备。然而华润未曾放弃。就在诚通重组华源时,华润内部同步对华源展开调研;其内部粗算结果是,重组后华润集团总收入有望翻一番,年利润增加6亿元以上。
“华润一直想得到华源,它一直在作准备。”知情人说。
作为总部设立于香港的大型央企,华润集团总资产达1400亿港元之巨,纺织业是其主营业务之一,旗下的华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润纺织)从事纺织品、服装生产及分销,与华源的纺织板块具有互补性;在医药方面,华润近几年一直力图打造医药集团,华源医药板块是其最青睐的目标,尤其是华源集团控股的上海医药集团和北京医药集团,是国内少有的优质医药资产。
今年2月、3月间,国务院国资委、银监会协调召开银企牵头会,就华源债务与大多数银行达成谅解备忘,对部分到期贷款进行展期。对于较为紧迫的银行债务,华润目前已拿出约7亿元垫付。
同样在国务院国资委安排下,今年“五一”前夕,华源集团原21家股东已悉数退出,将股份转售华润及鼎晖投资;原由国务院国资委持有的约9%股份,改由华润代持。为收购“老股”,华润与鼎晖约耗资8亿元。二者总计投入华源的70亿元,很大部分用于增资扩股,以及用作未来发展资金。
此次与华润共同增资入股华源的鼎晖投资,前身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直接投资部,后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荷兰国家投资银行等外资巨头入股,近年来频频现身于国内诸多大型转制重组案,是目前国内私人股权投资界最活跃的玩家之一。
据一位接近华源高层的人事告诉记者,对目前新形成的重组方案,鼎晖发挥了很大作用。之所以以“新华源”集结华润与原华源的医药资产,原华源的纺织业务悉数剥离,主要原因之一即鼎晖无意投资于这一业务——一个纯医药业务组合在资本市场上可以讲述的故事,要美妙得多。
国资委的尴尬
财务重组只是第一步,如何整合华润与华源之间的产业更为关键。纺织板块在华源整体资产中的权重近年已降至30%左右,知情人称,华润有意将这部分资产全部纳入自己麾下。
相关人事调整已现端倪。今年国庆节前,华润已向华源纺织板块两家上市公司派驻高管:华润纺织董事应伟出任华源股份(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94)常务副总经理;华润纺织总经理助理魏景芬则任华源发展(上海交易所代码:600757)总经理。
在最重要的医药板块,华源通过多年来的并购重组,几乎覆盖了医药产业的上下游。相比之下,华润医药业务起步较晚,在全国各地并购医药类资产每每力不从心,因此意欲将旗下医药资产并入华源。
此外,作为新华源的两大股东,华润、鼎晖欲进一步增持上海医药集团、北京医药集团的股权。目前,华源集团分别持有上述两家集团40%及50%的股份。据称,新股东已计划安排30亿元资金,收购上海医药集团其余股权。
然而,对华润在未来的产业整合能力,华源一些高层人士亦持保留看法。有观点认为,自华润集团前总裁宁高宁2004年底调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后,华润的文化已出现分裂;内部关系未曾理顺,体现在此次对华源的重组过程中,华润内部多次出现矛盾,其中既有重组思路上的分歧,更有未来人事安排上的争论。
回溯2005年中,国务院国资委首次“全球选秀”招聘华源总裁,同步筹划藉由诚通注资华源;在一番过渡之后,再由新总裁张杰接任年满六十的董事长周玉成,从而实现中央国资委增持华源股权,进一步加强对这家身处上海的央企的控制权。
然而,本身并无资金实力和重组资质的诚通最终不堪重任,致使资金雄厚、本有强烈重组意愿的华润出马。知情人称,华润的企业文化以强势著称。在取代诚通主导重组之后,华润的行事方向与国务院国资委并不完全一致,这也是华源重组一再拖延的原因之一。
由此看来,国务院国资委自去年以来极力主导的央企重组,虽耗时长久,却既未能尽如己愿,亦非众望所归,这一模式或需反思。
如今,关于重组的一切看似尘埃落定。华源重组方案批复之日,很可能就是华源原董事长周玉成退出之时。
有消息称,周计划在中华全国工商联成立一个民营医药商会,离开华源后可能任职该商会会长。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