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全球金融体系:海水里有没有鲨鱼 [打印本页]

作者: greengreen    时间: 2011-5-29 15:17     标题: 全球金融体系:海水里有没有鲨鱼

海上风平浪静,但是海水里面有鲨鱼吗?英格兰银行副行长John Gieve爵士看到的全球金融体系出奇的平静,这让他感到莫名的担忧。Gieve爵士谈到,第一,投资者似乎比以前更能承受风险,因为他们对风险要求的补偿很低,很多信用评级不高的借款者都很容易搞到钱。第二,市场的波动性很低。Gieve爵士说:“这样低的波动性只有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才能找到。”
和Gieve爵士同样忧心忡忡的是纽约大学教授Roubini,他说“某种系统性的风险正在悄悄地形成”。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中谈到了很多风险:政治冲突、恐怖主义、环境恶化……但是,这些风险是我们都已经知道的,这些是“已知的未知数”。真正让Gieve爵士和Roubini教授害怕的是那些“未知的未知数”:我们嗅到了风险,可是看不到风险究竟在哪里。曾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的Laura Tyson教授说:“森林里面有一只很大的恶狼,但是我们经济学家不知道它究竟在哪儿。”
是什么让这些市场监管者和学者如此担忧呢?当前全球金融体系正处在一个流动性过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或变异的一些新物种是市场监管者和学者所从未见到的:2006年兼并的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如此大规模的兼并真正创造了价值,还是日益膨胀的股票市场使得投资者忘掉了风险?私人股权基金突然膨胀:2006年上半年英国私人股权融资超过了IPO融资的规模。在2006年的兼并浪潮中,私人股权基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雷曼公司首席行政官Scott J. Freidheim说,私人股权基金使得公司治理更加隐蔽:公众看不到,市场监管者也管不到。全球衍生品市场达到了285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5倍。衍生品交易会减少市场风险还是扩大市场风险?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衍生品交易加剧了市场风险,但是,万一遇到较大的宏观经济冲击呢?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风险并不等于没有风险。鲨鱼可能还在水底。对冲基金现在管理的资金规模是1990年的30倍,超过了1万亿美元。令监管者头疼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对冲基金究竟在干什么,究竟想干什么。德国副总理Franz Muntefering曾抱怨,对冲基金“没有名字也没有脸,它们像蝗虫一样落在我们的公司上,吃光一切,又飞到别处”。
Gieve爵士坚信,市场对风险的定价已经错了,而且迟早会纠正过来。但是,市场上的参与者和另外一些学者却认为,海水底下本来就没有鲨鱼。监管者的担心,大部分出于对市场的傲慢和无知。比如,在达沃斯年会上关于对冲基金要不要提高透明度的一场讨论中,四位嘉宾: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Howard Davies教授、纽约大学的Robert Engle教授,以及来自两个对冲基金的经理——Russell投资的CEO和总裁Craig Ueland和Partners集团副主席Urs Wietlisbach几乎众口一词。为什么要管?对冲基金没有制造风险,相反,他们在减少风险;管也没用:就算对冲基金把它们的信息公布出来,你看得懂吗?不用你管:对冲基金为了证明自己的业绩,自己就会提高透明度,那些作为投资者和对冲基金桥梁的fund of funds的经理也有积极性去查对冲基金的经营行为。你别管我:反思1990年爆发的LTCM事件,其实问题不在对冲基金,而是银行向对冲基金的借款不加控制,你应该去管银行,别来管我。越管越乱:提高成立对冲基金的门槛、控制它们的贷款能力,都只会减少对冲基金之间的竞争,而竞争是控制风险的最好办法。
海水里有没有鲨鱼?我们需要知道。鲨鱼会不会吃人?我们需要知道。如果鲨鱼吃人,我们怎么防范?我们需要知道。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海水里面以前没有鲨鱼,现在有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金融市场都是平静而安全的。汇率是固定的,利率是管制的,美元是和黄金挂钩的。但是,从70年代起,风险开始逐渐累积,而期货、期权、衍生品才应运而生。有了风险,有了不确定性,才会有从风险中谋利的机会。有了过剩的流动性,才会出现对风险的低估,才会成就私人股权基金的狂野梦想。鲨鱼是嗜血的,它不会平白无故地来,它闻到了什么?如果我们能知道鲨鱼闻到了什么,才会明白真正该做些什么。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