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对冲基金瞄准中资股 港证监会立规严控
[打印本页]
作者:
scarecrow
时间:
2011-5-30 14:46
标题:
对冲基金瞄准中资股 港证监会立规严控
尽管已经时隔十年,对冲基金危机仍令亚洲心有余悸。如今,这个“幽灵”再次徘徊在香港市场。这一次,它们的目标是中资股。记者日前获悉,香港证监会正在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以防范日益活跃的对冲基金风险。其中包括:基金管理人许可、中间过程监管以及零售产品审批。
对此,香港证监会主席韦奕礼表示,监管层很担心对冲基金是否安全稳妥,以及对冲基金一旦倒闭,会否导致整个市场也受到波及。
监管新规针对零售
针对对冲基金管理人资格许可制度,香港证监会委员及执行董事张灼华表示,对冲基金管理人在香港执业必须取得核准资格;公司必须证明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方面达到要求;基金管理公司不一定要在香港组建,但应该在香港运营;同时,对冲基金还要具有执业资格的专家团队。
在中间过程监管方面,则关注包括基金公司是否有团结的管理团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冲突、主要经纪商的风险管理以及误导性销售等问题。
在对冲基金的零售产品审批上,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经营者、结构性保护措施、信息披露以及持续的承诺。
据摩根大通基金分析师崔勇昌介绍,目前在香港市场中,针对投资者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对冲基金:一种是零售型的,针对散户投资者;另外一种是针对机构投资者,也就是私募。目前的监管主要针对的都是零售型的。
晋裕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研究部董事林伟雄则表示,监管层对对冲基金的监管主要也只能是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冲基金运作的信息披露问题,对冲基金持有的期货或者股票达到一定的数量都必须要披露;二是对冲基金对于投资者的披露管理,例如对产品特征和风险揭示上的足够披露,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披露财务报告等。
“但监管层对于对冲基金的具体操作手法,例如沽空,短线操作等,只要是合法的手段,不可能进行具体的干预。”林说。
占据港股三成交投
“对冲基金使亚洲金融系统面临自1997年至1998年地区性危机以来的最大风险。”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许仕仁此前在国际证监会组织年会上表示。他认为,对冲基金的规管仍未完善,交易透明度不足,对金融市场构成相当风险。
许此番讲话的背景是,香港已成为亚太区对冲基金最为集中的地区,而日益活跃的对冲基金活动也让香港监管当局颇为头痛。
全球资金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对冲基金辉煌业绩已经成为过去,其在欧美的收益率正在下降。于是对冲基金蜂拥至新兴市场寻找机会。香港这个连接庞大中国市场,同时又有充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自由市场,就成为大量对冲基金的聚集地。
韦奕礼表示,截至3月底,在香港运作的对冲基金总共有148家,管理资产约170亿美元。其中零售的对冲基金有30个,涉资11.5亿美元。他指出,自对冲基金2002年放开零售后,至今年3月,其净资产增加了6倍。
如此巨大规模的对冲基金几乎可以玩转港股。韦奕礼估计,港股每日大约有三成交投来自对冲基金。
“几乎每波大的行情都有对冲基金的参与。”林伟雄说。
据林伟雄介绍,对冲基金的巨大能量来自于他们的操作手法。对冲基金在港股市场上的操作手法通常有四种:一是沽空;二是长短仓策略,这是本土对冲基金经理常用的手法;三是例如TCI(The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的操作手法,就是突然大幅持有某个公司的大比例股份,然后进入公司董事局,从而影响公司的决策;四是用期货市场工具与现货市场相对冲。另外,对冲基金除了抛空股票,还通过借贷方式,将投资金额放大,求取最大回报率。
去年底,TCI在领汇基金上市短短四个交易日内疯狂吸纳,直至其持有比例达17.95%,成为单一最大股东。之后在半个月内,TCI先后购入领汇、新世界发展和百仕达控股的股份,涉及金额达90亿港元左右,而TCI的资产规模仅为30亿美元。但随后,TCI开始减持手中股份,令这些公司股价大跌。
中资股成为目标
由于目前内地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做空机制,对冲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还无法施展拳脚,因此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就成为其新一轮目标。
事实上,自去年11月开始,对冲基金就不断在香港市场上狙击中国概念的股票。在6月1日至6月5日,TCI斥资2.5亿港元增持浙江沪杭甬(0576.HK),其持股量由4.99%猛增至9.23%。至此,沪杭甬成为已披露的第七只TCI概念股。
林伟雄表示,容易遭到对冲基金阻击的中资股,一般是流通量大、波幅比较大的股票。首先是纳入指数的中资股,例如中移动、中石油、建行,它们的比重占恒指比较大,可以借此来操纵指数;另外是资源股,因为可以在商品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并且其价格波幅也比较大。
林认为,虽然对冲基金介入中资股未必是坏事,因为对冲基金也可能是看好企业的潜力,但是由于其具有短线操作的特点,因此作为企业要提防:一是其是否会增持到一定的比例,进而进入企业的董事局,影响到企业的管理;二是检讨一下企业是否存在潜在问题,例如是否是潜在的收购对象等。
亨达国际控股公司中国发展部主管罗启义表示,目前监管层的监管措施不可能直接干预对冲基金的操作。因此除了增加对冲基金的透明度,提供足够的信息给投资者,剩下的就是让市场去判断。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