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4隐忧困扰宏源证券
[打印本页]
作者:
tianxin
时间:
2011-5-30 15:16
标题:
4隐忧困扰宏源证券
券商股沐浴在牛市暖阳中,格外吸引各方眼球。
宏源证券(000562.SZ)1月15日报收于15.86元,涨7.74%。1月12日,开盘不久即告涨停,当天,公司公告,2006年净利润从8000万元修正为2.3亿元。
但业内人士认为,券商股一时的风光难以掩盖宏源证券的隐忧。
建银的“算盘”
在去年获得26亿元注资后,宏源净资本达29亿元,仅落后于中信、海通等少数几家创新类券商。身处证券公司“资本为王”的时代,在中信证券(600030.SH)股价早已超过30元且毫无停滞迹象的情况下,宏源证券上涨空间几何?
业内人士认为,宏源证券股价“已经完全反映了内在价值”,而其“与中投证券整合”的前景,也未必就能让宏源证券如建银投资总经理郑之杰所愿,成为“券商的前三名”。
宏源最先曾设想,通过收购和整合新疆证券,并向原大股东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定向增发把公司做大做强,但信达突然将其卖给了建银投资。
此次重组和注资的由头在于整合新疆证券,但这根本用不了建银投资注入的24亿元巨资。
2006年11月30日,宏源证券公告,已与新疆证券清理组签署合同:受让该公司证券类资产,转让价格3500万元,较账面值溢价37.1%,较评估值溢价20%,但每家营业部收购价低于145万元,远低于市场价格,宏源证券并不承担新疆证券的债权债务。
那么,建银投资注资宏源24亿元做什么用?
“在宏源证券的平台上装入中投证券资产。”这一概念自从去年建银投资入主宏源后就一直被市场关注。从种种迹象看,这一期望并非没有理由。
知情人士透露,资金到账后,趴在账上根本没动。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梁静说,如果宏源要收购中投证券,那么这笔钱就不能“挪用”。
但建银投资用宏源证券整合中投证券,存在技术难题。
建银投资现持有宏源证券66.67%的股权,装入中投证券后,如果股本不变,建银投资的持股比例势必超过85%,宏源因此将丧失上市地位。
弱弱联合
熟悉两家券商的人士评价,这两家公司都缺乏核心竞争力,整合前景并非一片光明。
梁静说,建银投资重组宏源证券后,虽然资产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其盈利能力仍较弱,且在总股本增加的情况下,盈利有所摊薄。
收购新疆证券后,营业网点由26家增至50家,2006年1-10月份的交易额由1122亿元增长到1776亿元,市场份额由0.69%提至1.09%,列行业第18位。
收购后网点虽相对比原来完善,“但是,宏源仍是一家区域性券商”。梁静表示。
作为一家中小券商,宏源证券的投行和自营在业界并无名气。去年宏源证券做了3个IPO项目,就其规模而言,已属难得。知情人士透露,宏源的自营盘不超过4亿元。
梁静认为,加上新疆凯迪投资的2亿元资金,总共26亿资金注入宏源,即便这笔巨资有特定用途,但去年下半年如能做些申购新股、短期债券等业务,也会为其带来不少的固定收益。“可见其流动性管理还不行。”
南方证券本来的投行和经纪业务颇具实力,经纪业务常年排名前五,投行力量也不容小觑,但承接南方证券类资产的中投却丧失了原来的优势。
据梁静统计,2006年中投的交易量仅排名第12位,也没有做成一单承销业务。
细思之下,中投捧出如此成绩也不意外。南方证券解体后,部分投行人员风流云散,投行老总楼坚跳槽。留下的部分投行员工,因为拖欠奖金一事与清算组对簿公堂。现在主管投行的中投高管以前并未从事过该项业务,这些因素对以人力资本为主的投行业务都是致命的。
梁静说,不仅两家证券公司的部均成交量都低于同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两家公司的整合还有一系列其他棘手的问题有待解决。
问题一,中投证券规模显然大过宏源证券,整合之后谁主导谁?
问题二,资产整合和经纪业务体系以及文化的整合也并非易事。
问题三,两家公司现在都还不是创新类券商,业务开展将大大受限。据悉,中投目前正全力争取创新类牌照。
问题四,建银投资毕竟隶属于银行体系,其派驻宏源和中投的高管人员都来自于银行系统,银行的经营思路偏向稳健和保守,证券公司作为金融行业的轻骑兵,重视创新和风险经营,“泥瓦工改行当管道工”,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