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央行调控通胀和抑制经济过热 升息预期加大
[打印本页]
作者:
metoyoushe
时间:
2011-5-30 15:36
标题:
央行调控通胀和抑制经济过热 升息预期加大
加息堪称当今央行最强硬的工具,但也是调控通胀和抑制经济过热的“特效药”。
据透露,即将公布的数据将证实一季度经济增长加快的趋势,投资、CPI都明显反弹。综合官方表态以及部分专家的观点,未来一段时间,利率工具可能会更频繁地出现在货币政策中。
种种迹象表明,人们对升息的预期越来越强烈。
官方对于利率与汇率的态度正发生微妙的变化。一直以来,利率与汇率仿佛坐在跷跷板上,经济过热、投资反弹时就提利率,投资过低、顺差太高就提汇率。政策天平努力在两者间保持平衡点。现在,平衡点又滑向利率一端。
3月18日加息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4月3日对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官员发表讲话时表示,升息将能有效地减少不受欢迎的投机性资金流入亚洲,有助于挤压资产价格泡沫。这一表态被部分市场人士看成是年内将再次加息的强烈信号。
可是就在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等还表示“央行对资产价格的上涨只有关注而已”,“央行不以资产价格作为政策依据”。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可能正修正对于利率与资产价格关系的看法。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央行对于中美利差限制的“解禁”。汇改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央行通过保证3%的中美利差抵御热钱流入,低利率成为人民币稳步升值的“保护神”。然而,美国在2006年8月8日暂停加息,3%的利差无法再保住。
更重要的是,央行已意识到,以低利率抗击热钱是“南辕北辙”。原因包括:热钱不会乖乖躺在银行账户上生息,而是涌向高收益的楼市和股市;另一方面,低利率不仅适用于国外投机者,也打击了国内的储蓄资金,存款开始向股市分流,推高资产价格,而滚烫的资本市场又吸引更多的热钱进入。一季度账面上有733亿美元“不明来源外汇”流入。
因此,利率政策对于资产价格膨胀是有责任的,也不应该是“无为而治”的。今年以来,央行有意识地提高央票利率就是一个明证。
从市场的角度看,加息周期应该、甚至可能已经降临。从去年4月底开始,不到一年时间里央行三次加息,有分析人士质疑,难道这还不是加息周期吗?
央行对利率工具的态度转变,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治理流动性,以及保持经济健康运行。今年以来,投资明显反弹,一季度新增贷款更是接近全年目标的一半。而且,从去年底开始,CPI数据脱离两年来的低谷,上升到3%的警戒线附近,据传3月已经“逾线”。而通货膨胀上升是任何国家央行加息的最大理由。
问题是通货膨胀走高是否形成趋势。3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粮价上涨成为影响未来物价的重要因素。此外,在CPI连续两年低位运行的同时,M2却保持16%以上的高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大幅增长,早晚都要反映到物价的上升中。
从政策角度看,更加有理由动用利率工具。2005年至今,以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减CPI计算的实际利率,从去年底开始为负。国泰君安固定收益分析师林朝晖认为,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利率走低是正常的,因为资金供给多;但央行始终站在需求层面来调节,所以哪怕资金再过剩,只要总需求(投资信贷)扩张太快,央行也应该加息的,而且要引导整体社会融资成本提高。
在流动性过剩与经济趋热的双重因素下,相信下次加息并不遥远。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