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IPO淘汰率骤升 发审委意欲何为 [打印本页]

作者: 博迪    时间: 2011-5-30 20:55     标题: IPO淘汰率骤升 发审委意欲何为

1月8日过会的兴业银行上市首日涨幅38.80%,争得最贵银行股“桂冠”。1月30日过会的平安保险也即将登陆A股市场,但并非所有待发行的上市公司都能如此幸运,至少在1月份,就有5家公司未能如愿获准登陆A股。
近日,证监会网站公告显示,发审委1月份共审核了11家公司递交的IPO申请,除暂缓表决1家公司外,只有5家公司过会。这意味着1月份IPO发审淘汰率(去年5月新老划断以来,证监会共发审61家企业的IPO申请,50家成功过会)大幅上升,由去年平均18%的淘汰率上升至1月份的45%。那么,发审委是否有意收紧发新股的闸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新股过会率骤降?
IPO闸门收紧只是暂时的
“淘汰率的升高很正常,因为每年的1月份都是这样,一些质地不好的公司通常都是拖到年底来解决。”东方证券副总裁桂水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管投行业务的桂水发有着多年和证监会打交道的经验,他同时认为:“发审委主要依据《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进行考量,与市场无关,并非有收紧发新股的政策方面的意图。”中山证券投行部顾心泉也认为,“1月出现的过会率下降的情况只是暂时的,未通过的企业也属于个别的现象,从长远看,管理层还是会增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比如深交所就表示3年内要达到500家上市企业。
三全公司也在IPO被拒之列
《红周刊》记者发现,1月首发申请被驳回的5家公司全部为中小盘股。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内速冻产品龙头企业之一的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也未获通过。究竟是何原因令三全首发申请被拒?“我们是在2006年9月份向证监会提交的申请。由于申请上市的企业较多,排队时间较长,直到现在才上会。在当时提供的材料中,财务数据是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1月到6月份的,但现在已经进入2007年。
所以,证监会要求要按照新的会计准则提供2006年的财务报告。”三全公司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到。他还表示,在第一次申请被拒后,企业至少要在6个月后才能再次提交申请。不过,桂水发表示,未能过会的真实原因应该并不在此。因为新的会计准则还没有开始实施,这方面的问题影响不会很大。
拟上市公司IPO缘何受挫
那么,这些企业不过会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这只能说明被淘汰公司的质地和条件还不够。一般来说,证监会侧重于从利润等财务方面的指标上把握IPO的质量。”顾心泉对记者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一些被驳回的企业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来看,首发股份数偏少、实际控制人控股程度过高、利润对税收优惠政策的依赖程度偏高等因素,影响了其首发上市申请未获通过。据三全此前向中国证监会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显示,陈泽民、贾岭达、陈南、陈希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98.77%的股权,本次股票发行成功后,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股权比例将不低于72.77%。此次发行的2500万股将占发行后总股本9500万股的26.31%。“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部分不得少于公司拟发行股本总额的25%,三全公司才刚过及格线。虽然以前首发股份占发行后总股本25%、26%而顺利上市的企业很常见,但现在却不太多了。”一位投行人士认为。
1月同样被拒的江苏宏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其首发股份仅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4%。此外,从目前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三全公司的利润对税收优惠的依赖程度偏高。其招股说明书显示,2003-2005年税收优惠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79.23%、198.77%、55.01%,而2006年1月至6月为64.83%。
从事过多年投行的北润集团总裁王晓东分析认为:“从这些资料看,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发申请被否决也是正常的。而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量大,融资需求也更迫切,这样就不排除监管层会提高相应的上市标准,更看重企业的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财务指标,这可能会加大今后企业上市的难度。”但他马上接着意味深长地总结说“中国的证券市场的确需要高质量的股票。”





欢迎光临 CFA论坛 (http://forum.theanalystspace.com/) Powered by Discuz! 7.2